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投稿频道 出版社
正文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

阅读:5695 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4-22 15:01:58
基本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和发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2月1日,毛泽东同志题写了社名。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
  为了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的研究工作,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所名。二十多年来,课程教材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二十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为全面提升人教版教材和图书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0年12月和2011年3月,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核心成员单位。
  建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主持或参与拟定了2000年以前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先后研究、编写、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4万余种,发行量逾600亿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有员工1500余人,其中主要从事研究、编写和编辑中小学教材任务的社本部有370余人。在社本部,共有博士44人(其中博士后4人)、硕士及同等学力者233人。在教材编写人员中,16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作为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国家队”和“专业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机构设置齐全,共有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22个编辑部门。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是我国中小学教材资料中心,藏有丰富的古今中外教材和其他教育文献。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体制改革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围绕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核心业务进行内涵式扩展,先后设立了多个社属企业。其中,人教教材中心主要承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和发行业务;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主要承担人教版电子音像和其他多媒体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出版和发行业务;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主要承担人教版教材和其他图书的印制业务;人教网是我国知名的教育资源类门户网站,主要为广大师生、家长及其他人士提供教育教学资讯、网络资源与数字出版等服务。
  近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音像制品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国家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莫必斯国际多媒体作品大奖赛大奖等数十项荣誉;还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驰名商标、读者最喜爱的出版社、“讲信誉・重服务”出版单位、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中华慈善奖、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北京市纳税百强企业等数百项荣誉。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形成了全方位、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出版格局。全方位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物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等领域;多样化是指同一学科的人教版教材具有多个版本,具备不同风格,体现不同层次,满足不同教学需要;系列化是指各学科人教版教材均以教科书为核心,配以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辅助资料和教具学具等;立体化是指人教版出版物具备纸介质、电子音像、多媒体及数字出版物等形态。
  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和教育图书的建设基地,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并形成了以研究、编写、编辑、出版和发行中小学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教育图书为核心业务,以纸介质图书、电子音像和多媒体产品的出版和印制,版权贸易,图书及相关产品的物流服务,数字出版与服务等为辅助业务的经营格局,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过去,从借鉴国外经验,研究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到开发立体化中小学教材,提供全套中小学教材解决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见证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风雨历程。展望未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和出版体制改革的步伐,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制度优势、资金优势,力争尽快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机构,为促进我国教育出版事业的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出版社投稿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58758866
  传真:010-58758877
  电子邮箱:pep@pep.com.cn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