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投稿频道 学术期刊 文学
正文内容

《文学前沿》

阅读:6520 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2-28 12:48:23
基本介绍:

  《文学前沿》是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以文学研究为重心,着眼于现代文化建设,面向国内外人文学界的学术丛刊。本刊编辑成员曾为这个丛刊设计过多个名字,最后选定为《文学前沿》,希望这一刊名既能对刊物的性质有所规范,又能提供一个宜于前瞻的宏阔的视野。

  文学作为一个庞杂而巨大的浑沌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文化这个更为庞杂、更为巨大的浑沌系统相一致的。探讨文学必然要涉及精神层面上的哲学、美学、道德、宗教……以及凝结在物态文化和文化习俗上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思维方式上的特征。因此,本刊在以中国文学研究为重心的同时,也必然要涉及中国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希望能把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化建设沟通起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并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诸如现代文化建设中传统资源的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传统文化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传统文化精髓在现代的创造性转化等。目前正当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文化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愿《文学前沿》能够对于建设现代中国文化、培养现代人格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精英们差不多都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去创造的,作家的心路历程举步维艰。我们的丛刊标明“前沿”,就是说要踏在先贤的双肩上,冲破时代给他们的局限,而以世纪之交人文科学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观察工具,对文学与文化现象鞭辟入里,攀登上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并希望能体现博大的人文关怀精神,体现出人文学者对跨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与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在对民族文化性格的分析批判中重铸人文学者的自我形象,并以人文学者的自我人格智慧照亮批评对象。

  我们的丛刊标明“前沿”,同时意味着要具有一种学术上的前沿意识,这就是说要“ 求新”。这既包括思想潮流的新,学术观点的新,研究方法的新, 又包括研究队伍的新。文学研究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紧密联系文学艺术的创作实际,追踪新的潮流,关注新的热点,阐明新的现象,解决新的问题,为提高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活力,为创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为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当然,在创新之途中,会有曲折、有弯路,跌跤、迷失也是难免的。

  然而真正新生的东西总是有生命力的。本刊愿成为滋润新生事物成长的土壤,愿成为文学研究新人腾飞的踏脚石。

  我们认为,文学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是自然而必要的事情。不同的意见越多,往往是一门学术发展的前提。我们编辑这个丛刊,不只是想立一家之言,也不想存什么门户之见,而是想为新世纪在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提供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园地。我们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提倡在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前提下的批评和反批评。希望本刊能为不同的学派提供争论的讲坛,让大家能在这里互相交流意见,互相开展批评,反思传统,审视自身,开拓未来。

  中国文化的薪火正在向21世纪传递。愿《文学前沿》在新世纪温暖阳光的映照下,成为绿树成荫、鲜花满地的文学的芳草苑。

  《文学前沿》稿约

  《文学前沿》丛刊是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面向海内外人文学界的思想性、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旨在以学术交流方式沟通并扩大海内外人文学者之间的联系,展示中国人文学者的思想风采,繁荣和推进当代中国人文学术领域的研究。

  本丛刊立足中国文化本位,主要发表有关中国文学、文学艺术及美学理论、中外文艺现象、中外审美文化思潮等方面的思想性、学术性评论文章及专题研究论文、译文;强调研究的前沿性、思想的新颖性、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学风的严谨性,鼓励交叉研究和个案研究,并关注有学术价值的热点话题,及时反映海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丛刊每年4月和10月各出版一辑,每辑25万字左右,海内外发行。每辑丛刊在设若干思想评论和学术专题讨论栏目的同时,还将重点突出一个重点学术讨论话题。

  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来稿要求:

  一、文章连注释原则上不超过1万字(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字数)。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请符合本刊稿例格式。

  二、凡打印稿应校对准确,字迹清楚;手写稿一律用16开有格稿纸誉写,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

  三、翻译稿须附原作者同意翻译出版授权证明,以及作者原文。

  四、引文及注释:

  (1)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凡引用经典著作或文献典籍等,必须采用权威出版社的版本,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转引。

  (2)引文内作者附加注释用()标明。

  (3)引文注释必须准确标明书名或篇名、著译者、出版社或报刊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刊期、页码等,并一律采用文尾注形式,用阿拉伯数字(如统一编码,号码置于正文右上角、标点符号后。

  (4)引文注释范例:

  1.钱 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

  2.汤用彤:《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

  3.皮亚杰著:《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译,第78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

  4.John Rawis,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Harvard U- miversityPress 1971:90--91.

  五、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以便联系。凡不同意编辑修改文稿者,请在来稿时注明。

  六、来稿请自留底稿,未用稿一律不退。三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本丛刊发稿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和9月)。

  七、来稿一经录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

  八、来稿请寄:北京市西三环北路83号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前沿》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9)

  投稿QQ:329612706(备注论文投稿)

  论文投稿邮箱:xmytg@qq.com


       一起问道论文发表咨询:专业编辑为您服务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