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 2025-02-08 14:20:00
在短视频、游戏、直播等新兴娱乐形态的激烈竞争下,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票房的强劲数据证明:优质内容始终是影院存续的核心动力。从第一部横空出世到第二部的一路狂飙,从动画形象到潮流符号,“哪吒现象”正以破界之势重构中国电影的文化坐标,镌刻下鲜明的四川印记。
“哪吒”的成功,无疑是四川电影蓬勃发展的一个鲜明缩影。近年来,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振兴影视”的战略部署下,四川影视迸发出持续的创作激情。《驻站》《边水往事》《宿敌》等影视剧佳作频出,《中国机长》《宇宙探索编辑部》《熊猫计划》等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四川元素、巴蜀特色的电影作品不断涌现。题材类型、拍摄制作、叙事手法、美学风格等方面,均显示出新变化。有效促进了四川电影作为区域电影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丰富了中国故事的多维面向,更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雪域高原到都市街巷,从神话想象到现实观照,四川电影正以题材的多元性、类型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先锋性,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创作生态,完成从地域叙事到世界表达的华丽转身。
《阿拉姜色》叩问生死与信仰,《我的圣途》深入探讨彝族的信仰体系与精神追求,《寻羌》以史诗风格对羌族文化的深情礼赞,这些作品将四川藏羌彝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情感纽带,实现了地域性与普世价值的融合。
《中国机长》塑造了平凡英雄在危难中的光辉形象,用高概念类型片模式传递中国式英雄主义;《熊猫计划》依托全球性文化IP,以生态叙事架起跨文明对话的桥梁,展现四川电影从本土走向国际的雄心与实力。
四川影人始终践行着“在地性国际化”的创作哲学,这种文化转译能力在新生代导演中,展现出更先锋的表达。众多青年导演群体,更是以鲜明的“作者意识”为四川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饺子导演“哪吒”系列以颠覆性重构神话IP,再度激活哪吒故事在大众语境中的生命力,开创“东方超英宇宙”的新范式,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工业化迈入新阶段。孔大山的《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伪纪录片形式解构科幻类型,荒诞叙事中包裹着哲学追问。易小星的《人生路不熟》借助一场充满笑料与温情的四川公路之旅,以黑色幽默解构都市焦虑。杨程成的《再见土拨鼠》以童趣视角描绘四川甘孜莫斯卡村的美丽乡村画卷。龙飞的《走走停停》通过自恰松弛的方式,表达小城故事生活的哲思。
这些作品打破类型边界,用多元语法重构现实与幻想的银幕书写,构建独特的四川电影美学脉络。
从文化自觉到产业自觉,四川正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展,以及对影视创作、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和创新,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影视工业生态。
《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显著提升政策扶持力度,“金熊猫”国际传播奖、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大众电影百花奖等持续为影视作品提供展示交流舞台,峨影•1958国际影视创意孵化园、四川影视文创城、成都影视城以及“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MORE VFX成都分公司、可可豆动画等影视企业的入驻,更使动视效大片本土化制作成为可能。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四川电影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渝地区凭借坚实的经济基础、庞大的人口红利、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及深厚的巴蜀文化底蕴,不仅构筑了强大的经济与市场潜力,更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无限可能,为四川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面向未来,四川电影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保持市场优势的同时,充分挖掘“三国三苏三星堆、非遗蜀道大熊猫”等巴蜀文化内涵,推动故事表述观念和方法的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观众喜爱的作品。同时,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和区位优势,通过加强成渝地区产业协同,推动跨界融合,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举措,构建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成就量质齐升的发展之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为中国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四川力量。
(作者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