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成立大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阅读:209 次 作者: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布日期:2024-06-14 16:13: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网分享的医学学术会议资讯。

  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成立会议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河南郑州顺利召开。会议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名康复同仁参加了此次会议,近4万人线上观看了会议直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严华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脑病学术带头人孙塑伦,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陈立典、副会长唐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福伟,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李小芳,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王端权,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金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海峰,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何成奇,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金荣疆,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朱明军,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冯晓东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常静玲主持。

  严华国表示,康复分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医药康复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康复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中医药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中医药康复的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康复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王国辰对会议的顺利召开和新当选的康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的委员们表示祝贺,希望分会能立足本职工作,做到加强分支机构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促学术引领;发挥行业优势,在服务健康产业方面争做“助推器”;重视科学普及,在提升健康素养方面争当“宣传队”;加强自身建设,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争当“排头兵”。

  主旨论坛上,严华国作《加强中医康复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学术报告,他认为要制定一批具有较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康复方案、诊疗规范,推动制定中医康复指南、专家共识,进一步指导规范中医康复医疗行为,促进中医药康复服务规范化、同质化、高质量发展。陈立典作《大健康背景下康复工作的多维度视角》学术报告,他认为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需要协作,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交和环境因素,制定全面且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何成奇作《互联网康复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学术报告,他认为基于数字康复、移动互联、设备物联、远程康复、可穿戴设备及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康复是驱动中国康复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唐强作《中医康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学术报告,他认为学术水平是中医康复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要以学术研究为内涵,围绕优势技术、优势病种、地缘优势,凝练突出中医康复学科特色科研方向,推动学科发展。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军作《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学术思想传承与方药创新》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具有效果确切、改善症状、减轻靶器官损害、毒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好的突出优势。

  金荣疆作《针刺干预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报告,他认为针刺可以辅助常规抗抑郁药物提高疗效,同时减轻药物副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减少用药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姚新苗作《基于“骨筋经”理论分型辨治颈性眩晕康复思路》学术报告,他认为通过“骨筋经”理论进行分型辨治,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战略研究规划(教材)办公室主任沈承玲作《关于中医康复学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她认为中医康复学专业教材建设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研究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更是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冯晓东作《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与展望》,他对中西医融合康复医学发展提出展望,在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复理论基础上建立中西医融合康复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与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完美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中西融合的康复医学体系。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名誉院长李丽作《“五音疗疾”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她认为“五音疗疾”是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的中医传统疗法,在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张为民作《康复科在CARF认证过程中体会和思考》,他认为康复科在CARF认证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促使康复科全面审视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关注患者需求,强化内部管理和协作,推动康复医学的持续发展。

  大会同期举行分论坛,分别是神经康复论坛、骨科疼痛康复论坛、康复教育论坛、康复护理论坛,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报告和交流。

  神经康复论坛上,广东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红霞认为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康复方法和技术,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和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可能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朱路文表示中风后吞咽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吸收,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因此,优化中医康复方案并应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具有深远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人事处处长常静玲认为中医“形神”理论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统一与协调,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康复医学科贾宝辉认为痴呆的非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心理负担以及解决家庭冲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原主任章薇认为中风病“五位三要”中医康复体系的构建在中医康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邵伟波认为中医康复提供了一种整体调理的方法,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骨科疼痛康复论坛上,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康复医学科主任赵焰认为中医康复在肌骨疼痛临床的再认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党委书记晋松认为运动康复与杵针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推动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诊疗中心主任肖洪波认为新安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流派,其“益气活血”的理论在中风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刚认为艾灸调解肠道菌群保护关节软骨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二病区副主任宋晓磊认为运用针刀在病变部位进行松解分离,可以达到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等症状的目的。

  康复教育论坛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孙塑伦认为应该高度重视中医康复学科的建设问题,加强研究与实践,推动中医康复学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红星认为复合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于提升康复医学人才的专业素质、推动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以及提高医学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张泓认为“守中融西”这一理念在中医康复学本科专业培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中医传统智慧的坚守,也展现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开放态度。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黄佳认为康复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及促进康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安徽中医药大学康复养生系主任陈朝晖认为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推动中医康复学的创新与发展,满足社会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提升中医药的整体形象和认可度。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治疗学教研室主任张雅素认为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学科发展以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论坛上,江苏省人民医院栖霞康复院区护理部主任丁慧认为老年咀嚼吞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防误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促进老年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副主任刘承梅认为尿失禁康复护理中医思维的建立与临床实践的意义在于提高康复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江苏省中医院外科护士长张园园认为中医适宜技术能够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浙江省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黄双英认为中医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康复辖区总护士长胡晓红认为通过合理的体位管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康复科护士长朱乐英认为中医外治法标准化构建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促进中医传承与创新,还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5月31日晚,举行了康复分会成立选举会议,选举产生了康复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和党的工作小组。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主持会议,冯晓东当选为主任委员,王艳国、朱路文、刘刚、许光旭、李丽、肖洪波、陈红霞、房敏、赵焰、晋松、贾宝辉、殷立平、黄佳、常静玲、章薇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标签:学术年会,学术会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