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中华诗城重庆奉节——万首诗篇代代传唱

阅读:197 次 作者: 来源:资阳 发布日期:2024-10-20 13:25: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学网分享的文学资讯。

  如果我们从诗歌里认识白帝城,它是这样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重庆市奉节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陈海东介绍,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历代诗人在此创作了上万首诗词,造就奉节“诗城”的美誉。奉节也依托深厚的诗歌文化,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旨在深度发掘、保护和传承中华诗词文化。

  为什么是奉节?带着这样的疑问,长江文化考察队第二路来到了白帝城。在奉节流传的诗歌中,白帝城是一个频频出现的地点。在白帝城,不仅有诗情,也有战火。这里易守难攻,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战争,大大小小有100多次。

  讲解员告诉我们,白帝城这一名字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时,蜀郡太守公孙述欲趁天下大乱之时自立称帝,于是在瞿塘峡附近的白帝山修筑城池,自称“白帝”,城名也由此而来。

  如今,“白帝城中无白帝”。穿过风雨廊桥,迈入白帝庙,眼前的彩塑栩栩如生,讲述的正是“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一闻名遐迩的故事。而奉节原名永安,唐贞观年间,因旌表诸葛亮“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得名奉节。

  从白帝城忠义渡口登船行至夔门,江风忽而变得凛冽:一侧刀劈斧削般的山崖拔节而起,盐白的绝壁上还留有几处石刻;一侧是层峦叠嶂的赭红色高峰,树林因连日高温而显得枯黄。两山对峙,正如此地的名字,仿佛镇守在此的两扇大门。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和十元纸币,与身后的峡谷合影。若是到了深秋,幽深的高峡映衬着漫山红叶,美不胜收。

  长江三峡之中,瞿塘峡是最短、最险峻,也是最雄奇壮观的。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夔门是人们出入蜀地的咽喉。古人在此设铁锁关,在铁柱和石孔中间拉几道铁索,横断江面,既可以向过往的商船收税,又可使入侵之敌难以闯入。

  而在过去,白盐、赤甲两山之间水宽最窄处不足百米,通过的流量却往往多达每秒五六万立方米,水流速度极快,天气又瞬息万变。江中还有巨大的礁石,是水急滩险、令人生畏的重要关隘,常常会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故。古人们每行经此地,都会留下大量诗篇,留下自己生命存在的痕迹。

  “夔门天下雄,诗满白帝城”。当我们在清晨从海拔1388米的三峡之巅往下俯瞰,又是另一番景象:滔滔大江至夔门骤然变窄,被赤甲山和白盐山相挟,如同一条蜿蜒在深谷中的细带。货轮在江面上平缓地驶过。杜甫笔下的“赤甲白盐俱刺天”,描述的正是眼前所见的雄奇山峰。视线再往上,起伏的山峦与云雾一起,融进了明朗的天色里。江风浩荡,而脚下一江清水万重山,心中块垒尽消。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片河山,心中的感受也截然不同。

  奉节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都可以是诗意的栖居地,激昂出诗人的无限诗情。尽管白帝城已成了江中孤岛,夔门也险峻不再,但我们仍能通过诗篇感受古人当时的心境。他们留下的万首诗篇,也将在这座“中华诗城”里代代传唱,成为中华诗词文化里璀璨的明珠。(记者 潘璐)


标签:文学,诗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