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万物皆可成为“我”。记叙文以第一人称写作是考场常用的方式。而关于“我”的身份设定要服务于故事立意与内容。由于字数限制,除中心人物外,其余人物不宜过多,以避免喧宾夺主,所以要学会一看主题需要,二看人物映衬,对“我”的角色身份做更精巧的设定。
例:鲁迅在《狂人日记》中,以“狂人”的第一人称视角来写作,通过“狂人”的眼睛和内心活动,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鲁迅通过设定“狂人”这一特殊身份,使文章更具冲击力,引起了读者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
技巧二:多种方法塑造好人物。多用外貌、动作描写,精用心理描写,巧用侧面烘托,少用语言描写。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加工,从而达到使人物丰满鲜活的目的。
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林黛玉形象,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如“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生动的动作描写(如“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以及深入的心理描写(如“黛玉心中正自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使林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鲜活生动。
技巧三:写好开头。打破常规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从最激烈的冲突写起,设置悬念,调动读者兴趣。
例:莫泊桑在《项链》的开头写道:“世上有这样一些女人,面庞儿并不美,身段儿也并不骄人,她们穿的服饰简朴到可以勉强地叫做朴素,但是她们觉得,她们之所以被人垂慕,完全是因为她们有着某种特殊的气质,一种足以使一个男子在她们面前忘掉世间一切欲念的气质。她正是这类女人中的一个。”这样的开头立即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继续阅读下去,探究这个女人的命运。
技巧四:加强故事的推进。可以依托不断涌现的问题,在层层揭秘中既达到情节一波三折的效果,又可以“雾里看花”凸显人物形象。
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通过不断出现的谋杀线索和谜团,引导读者跟随侦探波洛一起揭开真相。每个新的发现都使情节更加扑朔迷离,人物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清晰。
技巧五:结尾精当。除了要注意呼应开头外,还要在凝练的文字中力求达到余韵悠长的效果。
例:鲁迅在《故乡》的结尾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结尾不仅总结了全文,还通过富有哲理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们勇于探索的鼓舞。这样的结尾不仅简洁精炼,而且含义深刻,使读者在阅读后能有所启发,余韵悠长。
归根结底,对生活的热爱,理性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以小见大的笔力是写好记叙文,讲好故事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