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昌都特色非遗文化产品展”在古文化街亲水平台启动,活动由昌都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天津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共同协办,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管委会承办。展期为9月9日-17日。
来自昌都17家特色文化扶贫企业的100多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铜制佛像、各类金属手工艺饰品、藏香、藏瓷、象牙玉、木刻、木制品、民族箱包、佛珠等民族手工艺产品及其他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与景区游客见面。
西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昌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际唐卡绘画专家委员会专家昌孝承告诉记者:“昌都的艺术家们平时面对大山,很多外界的信息是不了解的。通过这次天津援藏干部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让这些艺术家走出大山,可以有机会将自己的艺术带到更远的地方,同时,在艺术创作上也能更有世界眼光。这次展览中,县级、市级、自治区级以及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均有展示。传承人通过展览可以了解大众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作品,了解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非遗作品,在以后的创作中开拓更广阔的思路和视野。”
“波罗木刻”距今有430年历史,被外界尊称为刻板印刷的鼻祖。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波罗古泽刻版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朗加携带他的刻板作品来到展览现场。“感谢政府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机会将拥有430年历史的刻板印刷技艺展示给更多的人。作为传承人,我们还是缺少包装,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好的契机,将波罗古泽刻版技艺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民。”
此次展览也是为期15天的天津·昌都文化交流月当中一项重要活动。此次文化交流月以“促进津昌文化交流·助推昌都精准脱贫”为主题,共包括“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文化旅游展览推介”“雪域之光·西藏昌都百幅精品唐卡专题展”“昌都特色非遗文化产品展”三项活动。
据了解,加强对外交流展览宣传是西藏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贯彻落实昌都市委、市政府有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推动昌都文化产业走出去,做大做强昌都唐卡、金属锻造、藏香藏药、木刻木雕、藏玉藏瓷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型活动、专业展览等渠道,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大力支持昌都优势文化企业,特别是文化扶贫企业走出去。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就组织全市超过50家特色文化扶贫企业参加“茶马艺术节展销会”“文创产品展销会”“藏博会”“厦博会”“津恰会”“西洽会”“西旅会”等区内外重要展销活动,现场累计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有力促进了昌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未来,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将继续按照昌都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战略,发挥天津、福建、重庆等援藏省市人才、平台与资源优势,以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互联网深度融合为抓手,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构建文旅全产业链,壮大昌都唐卡、金属锻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农牧民实现就业脱贫,吃上“文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