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非遗文化
  • 正文内容

陇上精品“非遗”亮相济南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精彩落幕

阅读:1362 次 作者: 来源:兰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09-12 12:01:05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非遗文化资讯。

  9月6日至10日,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期间,我省选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贤孝、河州平弦,省级非遗项目南梁说唱三项曲艺类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泉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交口称赞。

  为全国曲艺传承人搭建展示舞台

  全国非遗曲艺周是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和展演为主的国家级重要活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天津举办了首次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汇集了全部127个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对近年来曲艺保护成果的首次集中检阅。

  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以“非遗曲艺薪火相传”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共分启动仪式,驻场演出,曲艺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展演讲座活动,非遗曲艺传承发展研讨座谈会,旅游宣传推介等9项子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今年7月、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内蒙古、甘肃考察调研时,就如何加强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的重要指示,成为我们当前做好非遗工作的根本遵循。

  李金早指出,今年文旅部协调各方力量继续举办全国非遗曲艺周,为全国曲艺传承人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为曲艺保护工

  作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各地以此为契机,加强交流,携手共进。

  天南地北的曲种轮番上阵

  此次活动期间,天南地北的曲种轮番上阵,老中青少传承人四代同堂,集中展演全国各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内涵的优秀曲艺类非遗项目,全面呈现了近年来我国曲艺类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据了解,此次曲艺周经过各省(区、市)推荐和专家遴选,全国共有131个曲艺类非遗节目参加,涉及非遗项目9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个,省级项目34个,共计492位曲艺类非遗传承人登台亮相。在演出内容上,既有广为流传的经典传统曲目,也有反映新时代主旋律的新创作曲目;在参演的演员中,不仅有技艺精湛的各级非遗曲艺传承人,更有特邀的曲艺名家。

  曲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在国务院公布的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曲艺类有127项,涉及193个保护单位。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了207名曲艺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由此可见,举办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重点在“传”字上,主要目的是要更好地展示近年来我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激发曲艺传承人群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提高曲艺传承保护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曲艺与人民生活更加紧密结合,推进曲艺类非遗传承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甘肃精品非遗呈现曲艺盛宴

  7日至10日期间,我省选送的凉州贤孝、河州平弦、南梁说唱三个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团队,分别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群星剧场、明湖居、百花剧院、百花洲北广场、槐荫区文化馆、西街工坊红旗曲艺社、市中区舜玉街道舜园社区、历下区十亩园社区、市中区杆石街道自由大街社区、金色阳光社区、洪家楼街道福润社区等12个曲艺书场、文化场馆及社区驻场演出,共计演出19场次,向济南市民、游客乃至全国观众展现了我省曲艺类项目的独特魅力,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道精彩的曲艺饕餮盛宴。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它是以三弦伴奏的古老的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传说“凉州贤孝”源自西夏(1038—1227),是党项羌人用于加强思想教育、宣扬儒家文化、教化子民的一种服务工具。贤孝脱胎于古凉州的佛教俗讲,与西凉乐、敦煌变文及河西宝卷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传承方式主要靠艺人口传心授。

  河州平弦古称平调、述调,1949年以后也称“临夏平弦”,其主要演奏乐器为三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曲种。该项非遗主要流传于我省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等地,是婚宴寿诞、佳节假日及公园、茶园常见的演唱曲种。和河州贤孝相比,平弦为“绸缎”、“细活”,其流行于各自的圈内。河州平弦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南梁说唱是根植于华池以及周遍地区的一种原生态文化,是民间艺人采用方言,怀抱琵琶或三弦,自弹自唱、说唱结合讲述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其主要特色是唱词通俗流畅,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曲以陇东道情与华池民歌为基调,吸收陕北信天游旋律,激昂粗犷,富于变化。主要流传于华池、环县、合水,以及陕西省的定边、吴起、志丹等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记者 李超)


标签:非遗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