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尧的传说”研讨会在山东鄄城举行,来自中国民俗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多所机构的7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尧的传说”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信念,并就下一步如何健康有序地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讨会上,专家们结合之前对鄄城谷林尧陵、舜耕历山古遗址、雷泽湖畔、华胥故里等地的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当地村民以口述形式流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尧的传说”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尧的传说”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帝尧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
“尧的传说”在鄄城广泛流传
据传,菏泽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鄄城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据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有关文献记载,人类远古先祖华胥、伏羲、尧、舜都曾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吕氏春秋》记载:“尧葬于谷林”。根据2015年11月帝尧陵历史文化研讨会的研究结论,尧陵就在距鄄城县城七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此处汉代立有“帝尧碑”,现今明代“祭文碑”、清代“谷林云日”石牌坊尚存。尧陵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帝尧名放勋,姓伊祁氏,是轩辕黄帝五世孙,尧和父帝喾、兄挚都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记》、《帝王世纪》称尧为五帝之一,史称帝尧,民间俗称尧王。鄄城县境内关于“尧的传说”文化资源丰富。鄄城县从2006年起就开始了“尧的传说”项目的调查和整理工作。2008年鄄城县人民政府将“尧的传说”列入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尧的传说”项目列入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鄄城县不仅是尧帝的诞生地,也是尧帝的归葬之所,境内与帝尧相关的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在鄄城流传广泛的有尧王“箕山访许由”、“历山访舜”、“尧嫁二女”、“智试娥英”、“尧葬谷林”等十余种。且“尧的传说”在该县境内都有对应的实际地名存在,而这些地名大多都有经考古发现证实的文物遗存。自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始祭谷林尧陵,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1800多年间,历代帝王祭祀谷林尧陵未曾间断。“尧的传说”源于山东鄄城,广为流传于鲁西南民间及全国各地。
推动“尧的传说”新时期发展和转化
当天上午,专家学者先后到鄄城谷林尧陵、舜耕历山古遗址、雷泽湖畔、华胥故里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研讨会上,专家们结合当地村民以口述形式流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尧的传说”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尧的传说”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帝尧文化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蕴,高度评价了该非遗项目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指出了今后重点研究推广利用的方向,特别是推动“尧的传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
记者了解到,鄄城县十分重视对尧舜文化的保护和开发,2012年初,对尧陵清代“谷林云日”石坊进行了保护性发掘。2013年,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尧陵的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聘请上海交大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帝尧陵文化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2015年,经考古勘探在尧陵地下发现了14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址,举办了1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尧陵历史文化研讨会。2019年3月,在鄄城历山古遗址地下,经考古勘探发现了17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遗址,这是迄今为止菏泽市境内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鄄城历山大规模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为舜耕历山之说找到了实物证据,更为尧王访舜传说提供了具体的地名坐标。
鄄城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鄄城将全力做好对尧陵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全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名县建设步伐。让“尧的传说”项目在鄄城文旅融合发展中再次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更多的人通过尧的传说故事深刻理解鄄城当地的乡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使尧的传说项目在乡村振兴和鄄城文化旅游名县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记者 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