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7日,全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观摩交流展示活动在我市举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史建伟,省文化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梁扉出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福华参加活动,在交流座谈会上致辞并介绍我市工作。
马福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发展的朋友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我市在抓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把“文化衡水”建设作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特别是在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方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支持,利用特色资源,不断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构建了多维立体工作格局,探索了一些新经验,取得了一些新成效。我市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为有效载体,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相关负责同志,各市宣传、文旅、教育、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省直部分文艺单位、戏曲院团及文艺工作者代表等共约150人参加活动。活动分为汇报演出、现场观摩、成果展示、交流座谈四个部分。
16日晚,以“声腔国粹润湖城”为主题的全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汇报演出在衡水第一中学举行,名段荟萃、精彩纷呈的演出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如潮。
17日上午,与会人员先后来到桃城区胜利小学、桃城区赵家圈村、武邑中学宏达实验学校、武邑县刘辛庄村等处实地观摩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开展情况。在胜利小学,“小花脸”的即兴演唱、女孩们的“穆桂英挂帅”表演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戏曲泥塑、摆件,赢得戏曲专家和与会人员一致好评。在赵家圈村,“春来剧社”的群众演员与开展送戏进乡村活动的市河北梆子剧团专业演员同台表演。欢声笑语中,群众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武邑中学宏达实验学校,戏曲韵律操、梅花扇、舞龙舞狮、鼓乐表演等现场展示亮点频出,学生们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举手投足“戏味”十足。在“百年戏曲村”刘辛庄,别具一格的戏曲广播体操,古色古香的京剧文化街、戏曲长廊和正在火热上演的河北梆子《大登殿》,引得与会代表流连忘返,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农村的文明乡风和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17日下午召开的交流座谈会上,省委宣传部向我市有关中小学赠送《戏曲知识普及读本》3000本,并推广我市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的先进做法。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衡水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成果丰硕,做法值得学习,回去后将结合实际,借鉴我市先进经验,全力开展好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各市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成果展板展示。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挖掘整理、申遗保护,武邑哈哈腔、深州老丝弦、饶阳官佐笛子调、安平河西调等濒临失传的地方稀有剧种,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大力实施戏曲“生根”计划,推行示范学校、示范乡村“双示范”工程,实行送戏、种戏、养戏“三步走”战略;将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活动经费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围绕戏曲进校园“三个一”目标和戏曲进乡村“三化”标准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利用乐器产业发展优势,以重大活动为引领,探索以民乐教育推进戏曲传承发展新路子;坚持数年挖掘传统资源,深耕厚植,以时间的持久性、范围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组织的规范性、做法的创新性、落地的实效性,构建起纵横交错、多维立体的“大戏曲”工作格局,推动了戏曲文化的种子在校园、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 张向南 通讯员 王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