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文学
  • 正文内容

专访刘慈欣:科幻文学,让心灵连接浩瀚宇宙

阅读:1137 次 作者: 来源:中国税务报 发布日期:2023-02-20 16:00: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文学人物专访报道。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等。2015年8月,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雨果奖。同年10月,凭借《三体》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2018年11月获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最近,根据着名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也在春节档全国院线热映,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科幻热”。在此热潮中,本报记者专访了着名作家刘慈欣,请他带我们走进那个瑰丽神奇的科幻世界,领略他非凡的创作个性、艺术追求和作品风貌,思考科幻文学的现实意义,讲述他与税收的特别情缘。

  只有震撼自己,才能震撼他人

  《三体》和《流浪地球》非凡的想象力令人惊叹,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面对记者的问题,刘慈欣说,《三体》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物理学中一个经典问题:三体问题,即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三个质点,在相互之间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到目前为止,三体问题不能精确求解,无法用数学和物理方法进行准确预测。

  他说,他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这个问题,当时就想,如果三个质点是三个恒星会怎样?如果这三个恒星其中一个有文明,那上面的生命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就此他展开想象,这就是《三体》创作的契机。

  《三体》系列作品包括《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共90万字。小说主要讲述在半人马座三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上生存的三体人和三体文明与地球人和地球文明之间生死博弈的故事。小说中,三体文明比地球文明层次更高,但它面临灭绝的危险——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毁灭与重生,使得三体人不得不逃离母星,但一直找不到迁徙之地。恰在此时,小说中的主人公借助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向宇宙发出的第一条信息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三体人接收到来自地球的信息,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一场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之间的生死决战开始。

  整部作品展现出自然和科学的宏大力量,让读者深深沉浸在地球末日的情景和人类伟大的抗争之中,并从中感受到人类的力量与人性之美,感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

  刘慈欣说,他的一个原则是,如果自己不被震撼的作品,是不会拿出来给别人看的。创作中,他自己也被故事深深地震撼了。

  小说《流浪地球》发表于2000年,刘慈欣在小说中提出“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样一个世界级的科幻设定。在电影《流浪地球2》的制作中,刘慈欣担任监制。他说,这部电影完全是影片制作团队的原创。观影后,他在微博中写道:“很震撼,影片信息量巨大……如果说第一部(《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那这一部就是它于世界舞台上响亮的鸣笛。”

  从科幻迷到科幻作家

  成为职业作家之前,刘慈欣是山西省娘子关发电厂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谈到如何走上科幻文学的创作之路,刘慈欣说:“小时候,我是一个科幻迷,阅读了大量的科幻小说之后,就有了自己的想象世界,希望能与更多的人共享,这就是我从事科幻创作的最初动因。”

  刘慈欣说,他读的第一本科幻作品是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一下子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当时他还是一名小学生。之后,他又看了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读了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环游月球》等。

  英国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的作品,更让刘慈欣领略到科幻的巨大魅力。克拉克是20世纪全球最着名的三大科幻小说家之一,刘慈欣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40年前阅读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和《与拉玛相会》时受到的震撼。读完小说,他走出家门,抬头望见深邃无垠的星空,“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壮丽的星空下,只有我一个人站着,孤独地面对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

  神奇瑰丽的科幻世界在他的脑海里萦绕,科幻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1985年,刘慈欣大学毕业后到娘子关发电厂工作。平静的生活中,他把想象投射到浩渺太空,有灵感就写下来,1989年创作了《中国2185》,1991年又写了《超新星纪元》。在《中国2185》中,刘慈欣描述了虚拟网络时代的情景。而那时,互联网对中国普通人来说还是新鲜名词,遥远得难以想象。

  从1999年到2006年,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太阳》《地球大炮》《三体》等8部作品连续8年荣膺第十一届至第十八届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创下至今无人逾越的纪录。其中《三体》系列更是蜚声海内外。同时《流浪地球》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去年底开播的《三体》动画和今年初热播的电视剧《三体》,均创下很好的收视率。

  科幻文学具有独特魅力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讲述一名疯狂的科学家拼接出的一个怪物的故事。中国科幻小说诞生于20世纪初,梁启超曾写过一部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

  百余年来,中国的科幻文学发展越来越成熟,而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属性,征服了无数科幻迷。那么,科幻文学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粉丝们热烈追捧?

  对此,刘慈欣表示,科幻文学具有极其广阔的视野,有一种宏大的美。“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数千年的漫长时光。在刘慈欣看来,比起主流文学,科幻的世界广大、丰富得多。“每年,科学都提供大量新故事,而最普通的科学,最耳熟能详的科学,比如牛顿三定律,仍然有巨大的故事资源,要写完,很难。”比如写爱情,主流文学是两个性别的组合,但是科幻文学,可能是人和机器人谈恋爱,可能是和外星人谈恋爱。科幻文学是文学“再一次睁开眼睛的努力”,让文学与宇宙连接起来,这是科幻独有的魅力。

  科幻文学还是通向科学之美的桥梁。刘慈欣说,科学是一座美的宝藏,科学之美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对灵魂的震撼和净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和艺术之美处在不同的维度。但科学的美感往往被“禁锢”在冰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需要经过很大努力,才能窥见它的光芒。而科幻文学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把科学之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他说,真正好的科幻作品,要把很虚幻、很空灵的东西描写得很真实,像新闻报道那样真实。他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富有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洋溢着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引发读者强烈的共情和共鸣。

  科幻文学提示我们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

  也许有一天,星际移民不仅仅是科幻创作,而会成为现实。从仰望星空到俯瞰地球,人类还要走多远?未来,科技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未来社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而科幻文学,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所以,科幻文学虽然是“小众文学”,但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慈欣说:“我相信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前行,都将是一次荡向未来的涟漪。”科幻文学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展开文学的想象,用超现实但不是超自然的方式,描述未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因此创作科幻小说要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在刘慈欣看来,传统文学的想象力、神话中的想象力不但在时空、能量级别上,而且在涉及物质的尺度上,比起科学所描述的都差得很远。所以,科幻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创新色彩的文学体裁,它能够开拓思想,激发想象力。而作为一名科幻文学作者,除了基于科学的想象力之外,还要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观。

  科幻还提示我们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比如,《三体》关于太空环境究竟会对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提出怎样深刻的挑战,人类对于末日情境反应的叙写,都具有重要的警示性意义,提示我们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这也是科幻存在的重要价值,是科幻作品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独特贡献。

  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将更加繁荣

  近几年,科幻小说和科幻类影片在市场大受欢迎,国内“科幻热”不断升温。对此,刘慈欣说,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推动着科幻作品的突破和跨越,这是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在中国发展的土壤。“比如《流浪地球2》,如果放到30年前是拍不成的,观众会想,中国人怎么能拯救世界呢?怎么会有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哪有那么庞大的超现代的机器?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这种感觉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科幻的震撼感。”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行星发动机、智能量子计算机、太空电梯等“硬核科技”元素让观众深感震撼。太空电梯、数字生命这些未来科技,能在现实中实现吗?

  刘慈欣说,太空电梯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悬念,其实现的最大障碍在于材料。而数字生命有两方面的技术,一个是信息技术,另一个是脑科学,我们对自己大脑的认识和研究,虽然目前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它。

  说起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方向,以及他正在创作的作品,刘慈欣说,未来,中国科幻应该从文学小说更多地向影视等媒体平台转化。他最近也在构思新的作品,有许多可选择的题材,想写一些与《三体》不太一样的题材。

  他表示,近几年,科幻小说、影视和网络新媒体作品改编,取得了较好成绩,这首先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大时代的推动,也标志着科幻文化在新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今后,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和创新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必将更加繁荣。

  刘慈欣:我和税收有一段特别情缘

  刘慈欣告诉记者,他与税收还有一段特别情缘。

  2021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阳泉市税务局干部走访阳泉市文联,给刘慈欣送了一张税收专享服务卡,并指定专门人员与他保持联系。当时正临近春节,阳泉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常平向刘慈欣致以新春祝福,祝愿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刘慈欣说:“这么个性化的服务,很贴心。”他说,阳泉有亲情、有乡音,他将积极关注和支持税收工作,与税务部门一道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刘慈欣介绍,他第一次接触税务是2019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期间,那是他第一次和税务部门直接打交道,当时是咨询个人所得税相关事项。新的个税政策实行以来,他享受到了多项优惠,主要是稿酬收入方面的税收优惠,对税务部门的热情服务很满意。

  一般从哪些渠道、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税收政策方面的信息?对此,刘慈欣说,主要是通过咨询税务人员和网上查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希望有更多的办税缴费事项可以在网上操作,这样就会极大地方便公众。他还说,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涉及的税收事项大多与文学作品稿酬、影视版权和知识产权等相关,“这方面的税收业务比较专业,有时候办起来不是太熟悉,税务人员办得也比较少,相信随着山西省和阳泉市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类业务会多起来,希望税务部门对这类涉税事项给予更多关注,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采访的最后,刘慈欣欣然为《中国税务报》广大读者题写新春寄语:“祝《中国税务报》的读者2023年幸福安康,工作顺利,也希望在国家未来的发展中,你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梦想成真!”(记者 王跃峰 通讯员 杨志光 吕可勤 穆志华)


标签:人物专访,人物报道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