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起有伏,发展到顶峰之后必然是衰落。所谓物极必反,宣德的瓷器可以说是明代瓷器的顶峰,而后就进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在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之前,大明王朝一直处于盛世的阶段。瓷器制作只是不如宣德时期的数量多,其中也不乏精品。只是传世的并不多见,再加上多不书款,故一直都称这一时期为瓷器史上的“空白期”。
正德时期的青花瓷,多承宣德遗风,所以往往把它归为宣德器。其实瓷器的兴衰很大程度上也跟皇帝个人有关,宣德皇帝自身个人修养很高,有喜爱瓷器,所以瓷器在宣德朝达到顶峰。宣德皇帝死后,张太后下令停止烧瓷,所以正统年间,瓷器并未有有发展,反而开始倒退。
北京天衣堂正统青花龙缸
正统十四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步入了朝野动荡的时期。郕王朱祁钰即位,年号景泰,景泰皇帝虽凭于谦力挽狂澜,稳住局势。但在位八年期间,旱涝匪三灾皆有,内忧外患,没有瓷器生产发展的土壤,故这一时期的瓷器的生产水平进一步下滑。
景泰时期的瓷器胎质比正统粗糙,器物底部为白砂底。釉层较厚,有细小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质感。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器物里外釉基本一致。足胎露胎线打磨圆熟,呈“灯草梗”状。瓶类器物大多以三节成形,器物底部中心微凹,底及圈足内壁无釉,器物外壁施满釉,圈足处釉线不整齐。
青花的用料多用国产青料,含钴量低,所以发色清晰,较适合人物绘画。所以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人物画开始增多,成为主流,永宣时期流行的几何纹逐渐减少。值得一提的是,景泰皇帝偏爱铜胎掐丝珐琅,此技艺在景泰朝大放异彩,后世谓之景泰蓝。
景泰青花八仙祝寿纹罐
景泰八年,英宗“南宫复位”,改年号为天顺。复位时的国力和初即位时的国力以不可同日而语,瓷器生产也没得到重视。天顺朝沿用的是单一的平等青,工艺多承景泰。但是,其绘画技法却有了较大的发展。
天顺时的绘画技法,不但延续了自永宣以来,大笔涂抹和小笔点染的绘画技艺,而且,还开创了染水法和分水法,这两种绘画工艺。特别是染水技艺,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分水技艺的先河。而且不仅如此,此时的染水技艺,已趋成熟练达,其雅致清越的画面,也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分水技法的滥觞期。
民间对于明代“空白期”瓷器青睐度,自然是人见人爱。但由于其存世量少,投资者便对其市场价值不以为然。根据雅昌网所收录明代“空白期”三朝的瓷器上拍情况来看,总量仅有数百件,且成交价格亦不高,大多集中在十数万至几十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在各大拍卖行的拍卖中,所见“空白期”瓷器拍品上拍量亦是少之又少。
就绘画技艺而言,天顺朝应该是一个集合了,各种绘画工艺于一体的集大成者,这是天顺朝所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