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赖廷清而言,书法本就是书写人的真性情。他与书法结缘的几十年,是对书法心领神会的日子,更是以书法作为终身修身养性的过程。
近日,记者拜访了书法家赖廷清,聆听书法家背后的故事。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茂名市教育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他,却始终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着书法的初心。
走进赖老师的工作室,一幅幅苍劲有力的字画呈现在眼前,笔墨的香味依然清晰可闻……
“在新疆的日子,如同一粒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赖廷清开口说道,于他而言新疆的山水依旧停留在记忆中,也成为他书法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的熏染,对书法线条掌控影响至深。”
七十年代末,赖廷清毕业于新疆巴州第一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虽然读的是美术专业,但书法的接触算是和美术同时接触了。”他告诉我们,他从七十年代开始学习书法,上海知青老师对他书法创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八十年代初,赖廷清成为新疆当地一所学校的老师,“说白了,就是从事艺术教育工作。”1986年,赖廷清调回茂名市第十三中学任教至今,“当时茂名的书法界气氛很活跃,直接影响了我的书法创作生涯。”
“对我来说,书法是视觉上的音符,它能够让我享受创作过程的愉悦更陶冶心情。”于赖廷清而言,书法创作更多带来的是心态宁静,更多地领悟生活。2014年,赖廷清拜张旭光老师为师,“他的字体能够直透我的内心,见字如面,仿佛正与他在交流一般。”为进一步提升自身书法创作,他向行书大家张旭光先生学习行书,向草书大家王厚祥先生学习大草,同时,向古人学习习书的态度,然后结合自己临写的体会,坚持导师的“重读经典、激活唐楷”理念,不刻板地追求中轴的对称,旨在点画、结构的主次搭配,形成书法力量的集结。“书法创作是有临摹的过程,再变化。”赖廷清告诉我们,人的阅历会促使对书法看法存在差异,要做到四个字即:到位、味道。无论书法形式怎么变化,气息却存在差异,这种“气息”换种说法,是传承了书法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