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我国非遗保护事业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我院作为2016年度首批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已圆满完成了2016、2017年的培训任务,为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2018年7月25日至29日,我院非遗回访工作组深入学员所在地,对2016年度非遗国培第一期刺绣培训班部分学员进行回访。
回访第一站:上马石社区
7月25日,回访工作组来到了凯里市三棵树镇上马石社区走访了学员杨晓芳的家,杨晓芳正在这里为当地的绣娘进行刺绣培训。杨晓芳,从小便开始学习刺绣,擅长破线绣、数纱绣、双针锁绣等,技艺精湛。通过访谈了解到,非遗培训为绣娘们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培训中,杨晓芳结识了众多同期学员及授课教师,并在培训结束后加入了由杨科礼老师负责的黔东南州阿科礼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自己做刺绣以外,经常到各地培训绣娘,并将合作社的订单分给绣娘们来做,有利于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回访第二站:翁琴
7月25日,非遗回访工作组来到凯里市洗马河街道,对翁琴地区的潘玉英、潘新银、潘玉珍、潘克英四位学员进行了回访,询问他们在培训中的感受,对他们在培训结束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培训结束后,他们仍然在坚持做刺绣,刺绣技法以打籽绣为主,绣片主要用于给家人制作盛装。传统刺绣重在传承,他们表示将继续做刺绣,并将这种技法一代代传承下去。
回访第三站:中甲村
7月26日,非遗回访工作组来到凯里市旁海镇中甲村,对潘齐英、杨娜、杨通美、潘哈普、张哈猫五位学员进行了回访。五位学员比邻而居,经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刺绣,感情融洽,对回访组的到来也表示热烈的欢迎。回访组深入每一位学员家中,与学员密切交流并进行实地考察。
潘齐英等几位学员表示,他们擅长数纱挑花绣、打籽绣、堆绣等多种绣法,平常有空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做刺绣。非遗培训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训结束后,在当地非遗传承人吴秀英的帮助下,他们申报了市级非遗传承人,现在又在准备申报工艺美术师的材料。此外,他们还拿出自己的盛装和平常制作的绣片、织锦等,向回访组老师介绍其制作过程及工艺,并表示会将这项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回访第四站:凯里市区
7月29日,非遗回访工作组集中对居住在凯里市区的部分学员进行了回访。回访组首先抵达的是学员文希珍家里,与其进行深入交谈并参观了她的工作室。文希珍从小开始学习刺绣,擅长画图,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做刺绣,技艺精湛,之后加入了黔东南州阿科礼绣娘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远销香港、广东等地。在自己做刺绣的同时,还积极在榕江、施秉、凯里等各地培训绣娘。
文希珍表示,参加非遗培训对她的影响颇深,不仅能够认识了更多的绣娘,还能开拓眼界,创新思维。培训结束后,他就与同期学员一起申报传承人,并于2018年4月被评为凯里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
随后,回访组又前往凯里市丰球绿都,回访学员邰秀花。邰秀花出生于贵州施秉,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小就对苗绣非常感兴趣,擅长破线绣、数纱绣等,技艺精湛。作为一名个体绣娘,在照顾三个孩子上学之余,她制作出许多精美的绣品,经常参加各类展销会和比赛,其作品多次获奖。2016年6月,刺绣作品《打边线苗家背带》获2016中国(太原)民族民间美术博览会金奖。2017年4月,苗绣《苗族服饰》在2017年“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荣获金奖;2017年,以作品《小孩被面》获2017年第九届亚洲拼布节优秀奖;2017年9月,获黔东南州“百佳绣娘”脱贫攻坚大比武二等奖;2018年6月,刺绣作品《挑花绣》在2018[玩美杯]第五届中国国际手工艺术大赛刺绣赛区中获装饰品银奖等。
邰秀花表示,参加非遗刺绣培训让她获益匪浅,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还在与绣娘们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其他的针法、学会了画画,增强了刺绣技艺。培训结束后,她在破线绣的基础上又创新针法和图案,准备做一件不一样的盛装。邰秀花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培训学习,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最后,回访组来到凯里市经济开发区方向的冶炼厂移民小区,在这里见到了年仅24岁的学员潘玲平。潘玲平表示,她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参加非遗培训,让她学到了不同的苗绣技法、图案、文化,让她感受到了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离自己的梦想又讲一下,接下来她将不断学习,进一步把苗族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