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禧攻略》中,傅恒爱上了魏璎珞,为了给她治病而中毒,最终死在了缅甸战场。这个狗血情节与历史完全不符,在真正的历史上,傅恒是没有机会接触到魏璎珞的。此外,傅恒在电视剧中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傻白甜,深受皇帝宠幸,其实这也有点失实。
傅恒在乾隆朝之所以迅速崛起,出于三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他的出身比较好,父辈一直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铁杆支持者。他的姐姐嫁给了乾隆皇帝,并被封为皇后。他的家族里很多人都为朝廷效劳,深受皇帝重视。
第二、乾隆皇帝登基后被雍正旧臣掣肘严重。乾隆皇帝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帝王,绝对不允许这种局面长期存在。因此,他开始大力培养自己信任的人。傅恒年轻、官职低又是皇亲,于是获得了乾隆皇帝格外重视的机会。
第三、傅恒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无论军事能力还是文化水平,都很高,与乾隆皇帝有很多默契的地方。在满族宗室中,没有谁的才华可以与傅恒相比,这就让皇帝有了树立榜样的机会。于是,傅恒被抬到了相当高的位置。
然而,傅恒在乾隆朝掌权长达二十年,皇帝不可能与他毫无摩擦。其实,乾隆皇帝对傅恒有很多不满,只不过碍于各种情面,没有完全点破罢了。傅恒二十出头的时候,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进入军机处,算是进入了核心的决策班底。
乾隆十一年(1746年),军机处领班大臣讷亲因为平定金川战役贪生怕死,被皇帝处死,军机处排名中,张廷玉应该排在第一。不过,乾隆皇帝已经禁止汉臣做军机处领班,于是张廷玉失去了机会。这时候,年轻的皇亲国戚傅恒成了热门的人选。
然而,此时的傅恒年纪不足三十岁,职位也很低。不过,只要皇帝信任,就没有什么不可能。乾隆皇帝不断给傅恒加封,一年之内,他便由尚书变成了大学士、三公,位极人臣,随后成了军机处领班大臣,并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死。
傅恒担任军机处领班之后,他的权势立即膨胀,全国各级官员都开始巴结他,甚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个人崇拜。乾隆皇帝对此敲打道:“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面对傅恒权势的膨胀,皇帝经常找他的麻烦,并不时教训道:“傅恒日侍内庭,偶遇小节,朕即防微杜渐,严加教训。”有一次皇帝亲自主持御前会议,傅恒竟然迟到了。乾隆皇帝笑着责备他“心肥”。这无疑让傅恒战战兢兢,不敢乱来。
慧哲皇贵妃的弟弟犯法,傅恒为之求情,乾隆皇帝批评道:“皇后弟兄犯法,当如之何?”傅恒是皇后的弟弟,听了这个当然心惊胆战。不仅如此,皇帝听说四川地区有人给傅恒立了生祠,立即要求拆除,随后又命令将生祠改为佛堂。
傅恒当政期间,任何事情都不敢独断专行,大小事情全部汇报,听皇帝的决断。傅恒推荐的人一旦违法,乾隆皇帝一定严惩,丝毫不给傅恒面子。傅恒每次听到皇帝对他的批评,都会战战兢兢,神色恍惚好多天。
乾隆皇帝重用傅恒,是一系列原因综合导致的。虽然傅恒有才,但是并不可能达到清宫戏渲染的那个高度。他顶多是乾隆皇帝身边夹着尾巴做人的一个奴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