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如果你问乐清人智仁乡在哪儿,十有八九会露出满是疑问的表情。由于地处乐清最北端,与台州黄岩、路桥接壤,宁静的山乡默默无闻。不过,近两年随着竹文化旅游节的举办,智仁产的笋名声大噪,地地道道的土菜、农家菜,让虽身处都市却仍旧怀念儿时滋味的城里人趋之若鹜。就连盛产竹笋的泰顺竹里,去年也向智仁发出了订单。
“节庆只是一个让大家走进智仁、品味智仁的契机,我们的目的则是要让智仁的‘味道’成为游客味蕾上不能忘却的记忆,而越来越多的智仁农产品装满大家的后备箱,乡民致富。”智仁乡党委书记阮卫剑说。其实,除了节庆效应外,“隐富”于乡的淘宝村,如今也开始助力智仁乡民拉长致富创收时间轴。
白天:揭开面纱迎人识
走进智仁乡,便是满眼葱翠,让整日因忙碌而绷紧的神经,立即得到了放松。“以前就周边几个乡镇知道智仁,真的是养在深闺无人识。”智仁乡乡长夏慧燕坦言。她告诉记者,作为三地交接的智仁,实际上是一个人口十分集聚的地方,中心片区常年有人口近8000人。而得益于人口优势,全乡来料加工业发达,大大小小缝制鞋帮、缝纫衣物的工厂约有200家。
来到王剑红家的小工厂,虽然已是饭点,但10余位老乡仍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因为接了来自黄岩的夹克急单,这两天大家都忙着赶工。王剑红说,自己的工厂已经开了7年,生意一直不错,在这里上班的妇女,一个月多的能赚五六千,少的也有三四千。
乡村振兴,普惠乡民,智仁为此深挖潜能。竹林是智仁最大的资源,也是该乡打响名气的依托。2017年,首届竹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一举让智仁撩起了面纱。已经“追”了两年竹文化旅游节的王先生由衷感慨,智仁的变化太大了。
去年,该乡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紧紧围绕“竹乡”定位,精心植入竹篱笆、竹编制品、竹韵小品等“竹元素”,集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体现了“竹乡智仁”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城镇品位。环境提升后,多数村旧貌换新颜,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走进智仁,感受田园风情,游客数量直线上升,其中去年文化节网络直播转发量超过10万+。为了让游客亲自体验寻笋、挖笋的乐趣,该乡还兴建了3条总长3公里的竹林游步道。
鲍洪建家的农家乐在集镇上开了很多年,但这两年让他感觉最明显的是来自温州、黄岩、玉环等地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到了周末,人流量跟去年比翻了一番。“游客多了,生意火了,大家对我们的农家菜也是喜欢得不得了。”他笑着说道,他每天准备的菜比往年这个时候多了一倍,尤其是冬笋,每天就要准备15公斤。随着人气带动,乡里农户家的农产品也装进了游客的后备箱。
入夜:乡村电商不打烊
夜幕降临,下岙村的乐清市雾之兰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内还是一片繁忙景象,十多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农产品打包,再过几个小时,这些农产品将通过货车运往全国各地。
“平均每天的发货量在5000单,除了铁皮石斛产品,还有鞋子、手工艺品等。”该合作社负责人项才广早年在上海工作,2011年回乡种起了石斛,搭起天猫电商平台,将家乡的铁皮石斛和手工艺品推向了全国。凭借着多年网络营销的经验,项才广及其团队2015年至2017年不仅收获了铁皮石斛天猫旗舰店连续排名淘宝天猫全网前三的业绩,而且还带动了智仁一批劳动力就近就业。
年轻的客服小姐姐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争取不错过每一个客户”,她们往往要工作到凌晨2点;有劳动能力的老奶奶在分装岗位上兢兢业业,“天天来这里上班,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个月可以拿到2400元。”卢阿婆今年70岁,她负责打包工作中的分包工序,一天要完成700多个包裹。年事已高的她身体不太好,还要长期吃药,以前在家除了做点农活,并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如今在家门口就业,手头也宽裕多了。24岁的小鲍也对现在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多年前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外出务工,考虑到妻儿在家需要照料,于是他在家门口找到了这份工作。“我们原来在外面打工的,不仅要远离家乡,工资还没现在高,现在我每个月的工资有5000多元。”
如今,项才广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稳定带动周边50多人就业,一年给员工发放工资100多万元。
夏慧燕告诉记者,智仁土地资源并不宽裕,像项才广这样的电商群体有好几家,因而有些不得不把仓库搬到黄岩。不过,为了带动乡村发展,现在乡里正着手域内闲置房屋梳理工作,开辟为仓储基地的房屋,进行相应的整饬,既解决电商的需求,又盘活资源让房东增收。去年,该乡就盘活了一处50亩的闲置建设用地,将其复耕,物尽其用,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让人进来,货卖出去,村民腰包鼓起来,智仁乡村振兴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前行着。(记者 陈蜜 通讯员 郑剑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