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泛文化 社会
  • 正文内容

从“政府推动”到“社会自觉”大连吹响文明绿色殡葬“集结号”

阅读:1278 次 作者: 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日期:2019-03-29 15:22:52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社会资讯。

  清明将至,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同时,殡葬改革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根深蒂固的厚葬、祭祀传统,让殡葬改革成为了一场现代文明与愚昧落后之间的斗争。从2015年开始,大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市范围开展的禁烧工作开始,这场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福子孙后代的攻坚战就正式打响了。

  这是一场涵盖所有殡葬环节的改革。

  这是一场破天荒的关乎每个人“身后事”的探索。

  这是一场让群众直接受益、吹来一阵移风易俗清风的大胆尝试。

  从《大连市深化殡葬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大连市殡葬事业发展三年规划》,到去年底《大连市殡葬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大连市一直致力推进殡葬改革,以树立文明新风,减轻群众负担为目标,积极倡导节俭、绿色、环保的殡葬理念,传播绿色、生态、文明殡葬理念的生动实践。合力破坚冰,扬帆正前行,大连构建出了一个集文明、绿色、惠民、法治为一体的现代殡葬新格局。

  清明将至,家住沙河口区锦华北园的江阿姨在小区附近的花店订了一束用来扫墓的菊花。“过去,每到过年、清明就要去公墓或路口烧纸,烧完纸,头发里都是灰。现在用鲜花扫墓,环保多了。”

  在大连不少社区里,“天堂话吧”“天堂信箱”“电子墓园”让百姓有了更多绿色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而殡葬市场上,卖烧纸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卖鲜花的多了。

  近年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围绕国家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谋划殡葬事业发展,殡葬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还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面对市政府大力提出的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低碳祭祀和全面禁止烧纸、烧花圈的倡导和规定,大部分市民摒弃了祭祀烧纸的陋习,散坟、土葬、豪华大墓等现象得到了遏制,贩卖封建迷信用品等殡葬违法行为得到了执法部门的整治。

  随着2018年12月1日《大连市殡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我市殡葬改革各项法规、政策制度得到了完善,以文明殡葬、绿色殡葬、人文殡葬、惠民殡葬、法治殡葬为载体,让“逝有所安”真正得到了实现。

  文明祭祀:

  从“政府推动”

  转变到“社会自觉”

  通过立法,《条例》已将我市殡葬改革取得的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对燃放鞭炮,抛撒或者焚烧冥币、冥纸、纸钱、纸扎实物,提供、使用、焚烧一次性花圈等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而《条例》的实施,颇具成效。

  大连市民政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何平表示:“每到春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传统祭祀节点,他和执法人员都要在各大祭祀场所巡查。现在墓区周边最大的变化是卖鲜花场面已经取代了以前的卖烧纸和祭祀用品的场面。”何平说:“现在想在大连市买烧纸可不容易,大的批发市场已经从源头上杜绝了,减少了烧纸等祭祀用品流入社会的渠道。”

  除了遏制商贩贩卖烧纸和祭品,越来越多的义工和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劝导不文明祭祀行为,市内各区均成立联合巡视组,对辖区内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夜间巡查,对焚烧冥纸、冥币等行为进行劝阻。

  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化物所社区的社区书记孙美玲说,为居民们寻找寄托哀思的新方式,成了社区劝阻居民烧纸祭祀的突破口。

  2015年寒衣节期间,化物所社区建立了大连市第一家社区里的祭祀点——“天堂话吧”,免费为辖区居民提供创新的祭祀服务。在这个独立温馨的空间里,居民可以诉说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说说心里话,让逝去故人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居民可以在明信片上写下对逝去亲人的祝福投入“天堂信箱”,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除了各个社区引导社区居民采取绿色文明方式寄托哀思,殡仪馆、各公墓也广泛开展“植树祭先人”“鲜花换烧纸”“替代祭祀服务”等活动,广大中小学校纷纷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安全祭祀宣传活动……文明祭祀已经从单纯的“政府推动”转变成为一种“社会自觉”。

  绿色殡葬: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可享政府补助

  从1997年开始,大连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葬活动,这个活动到今年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而海葬,只是大连市绿色殡葬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连市实行了绿色生态安葬补助政策,初步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安葬比例逐年提高,骨灰海葬数量年均递增20%,葬式葬法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从2014年到大连玉皇顶公墓有限公司就职,4年多以来,刘总经理一路见证了大连市民在殡葬习俗上的变化。“过去,百姓讲求入土为安,一味为过世的亲人购买大墓、豪华墓,有的甚至选择土葬,将骨灰二次装棺。现在,选择小型墓、壁葬等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百姓逐渐增多。”

  据大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原处长滕雪梅介绍,根据《条例》规定,公墓应当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规划建设墓位,承办节地生态安葬公墓单位由民政部门指定。目前,龙山纪念园、旅顺龙凤山墓园为指定开展树葬公墓,乔山墓园、玉皇顶公墓为指定开展壁葬公墓。其中,玉皇顶墓园相继推出2700多盔占地不到1平方米的小型墓穴,同时建有12000个格位的壁葬。

  大连市始终将推动绿色殡葬发展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条例》和现行规定,目前我市实行节地生态安葬补助政策:对选择将大连市户籍死亡人员骨灰以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方式安葬的逝者家属,每例补助1000元。对选择将本市户籍死亡人员骨灰海葬的,全部实行免费。

  惠民政策:让逝者得安息生者获减负

  据滕雪梅介绍,从2015年开始,大连市实施多项惠民殡葬政策,市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不再提供、使用、焚烧一次性纸花圈。对举行告别仪式需用花圈的,殡仪馆按规定免费提供可循环利用的绢花圈,并免费书写挽联。仅此一项就使市民的普通丧葬费用减少一半儿,更杜绝了浪费、减轻了环境污染。

  而我市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免除基本丧葬服务费”殡葬惠民政策后,解除了广大因没有工作单位、没参加社会保险的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至此,全市所有户籍人口的身后事都有了保障。殡葬惠民的兜底保障政策,在大连实现了丧葬基本权利的人人平等,也消解了曾经被误读的“死不起”之诟病。

  在玉皇顶公墓,壁葬区首批推出了200个格位,免费安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和旅顺口区常住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度残疾人和“三无”人员。

  《条例》规定,市及区(市)县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殡葬惠民制度,免除困难群体、人体器官捐献者等人员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逐步扩大基本殡葬服务项目范围。事实上,自辽宁省民政厅调整惠民殡葬政策以来,市民政局等6部门重新制定出台了《关于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通知》,将不享受丧葬补助的城乡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免除11类困难和特殊群体6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极大减轻了逝者家属的殡葬负担。2018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补助资金2101.53万元,共为全市符合免除条件的17637人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享受此项惠民政策人员和财政资金投入比2017年年均增加一倍。

  有法可依:殡葬管理进入法治轨道

  在大连市民政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何平看来,从2015年“寒衣节”大连首次施行“街头禁烧令”开始,大连的殡葬改革之役就打响了。

  “那时去检查殡葬市场,收缴迷信丧葬用品,商贩们把纸人纸马都扔在了执法人员的身上。被谩骂、推搡,成了我们每次检查的必经之路。”

  据何平介绍,为了强化源头治理,市民政局部门联合公安、城建、行政执法、林业、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力量对全市所有殡葬用品经营业户进行检查,特别是“三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日杂市场)“三店”(日杂店、食杂店、寿衣店)“四边”(市场周边、殡仪馆周边、医院周边、公墓周边)等重点区域反复进行“地毯式”的清理整治。几年来,祭祀日沿街烧纸行为已减少95%以上。大连市沿街贩卖和焚烧冥纸现象已基本消失。

  但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丧事大操大办、修建大墓豪华墓、“田中坟”“屋边坟”等殡葬陋习和乱埋乱葬现象。而基层执法能力的不足,导致近来沿街烧纸等殡葬陋俗有所反弹。对此何平也表示,我市深化殡葬改革以来,殡葬管理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体制机制不完善、政策依据不充分、部门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日渐显现,无法形成对殡葬违法行为的有效约束,民政部门在实际管理和执法中因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职能作用难以发挥,制约了殡葬管理工作效果。

  而此次《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在加强民政部门执法责任的基础上,强化了国土、林业、公安、交通、物价、城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执法责任,形成执法合力,共同管理殡葬工作,对殡葬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罚。

  殡葬活动体现了逝者家属办理丧事的行为和内容,贯穿于殡、葬、祭全过程。通过此次立法,《条例》将我市殡葬改革取得的成果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同时也赋予其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宣传引导职责,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殡葬综合管理机制,为2020年全市实现殡葬习俗改革能取得新进展、殡葬事务管理能取得新局面、殡葬服务保障能取得新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标签:社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