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泛文化 社会
  • 正文内容

浙江杭州夯实基层基础打造社会治理标杆城市

阅读:1782 次 作者: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发布日期:2019-03-30 16:02:09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社会资讯。

  在2018年的浙江省平安考核中,杭州市12项过程性指标整体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杭州市公安局牵头的两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特别是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绩居全省首位、在35个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

  争先创优的底气来自于坚实的基层基础。记者从3月19日召开的杭州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对公安机关而言,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杭州市公安机关以强烈的抓基层强基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向一切影响基层基础工作环境的现象“破题、解题”,向一切影响平安稳定的违法犯罪“亮剑、宣战”,推动全市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同频共振,为打造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城市、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强健基层“筋骨”夯实基层基础“堤坝”

  基层基础工作既繁又杂,基层派出所人手紧张,如何破解警力不足影响基层基础工作这一问题?

  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杭州市公安机关着力打通“下得去”的渠道、拓展“上得来”的通道、打造“上下互动”的平台。2019年出台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工作方案,让首批15名市局机关干部到派出所挂职锻炼,15名各分局、县(市)公安局优秀派出所民警“上挂”到市局相关业务警种。同时,严把新警招录“进口关”,对于文化、警体成绩不过关的,一律“回炉再造”。并规定,除专业技术和特殊岗位外,新录用民警一律安排在派出所,在派出所连续工作不满3年的民警,无特殊原因不得调离。通过组织开展“大比武”,把基层特别是派出所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

  杭州公安还积极落实爱警惠警举措。在职级待遇上,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在提高派出所民警待遇上一视同仁,实现派出所民警收入高于机关同职级民警的10%以上。在值班备勤上,实行4天一班的值班备勤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派出所实行5天一班的值班备勤制度。在生活保障上,加大“新五小工程”建设力度,落实“双警家庭特殊保障”“一线民警回家过年”“家庭困难民警精准帮扶”等关爱计划,实现“城市一人一床、乡镇一人一房”全覆盖。

  群防群治是加强基层基础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攻坚战中,杭州公安积极发动组织全社会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公民警校”“亲民尚和图”“武林大妈”“运河骑警”及雨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互联网企业警务协作联盟等一系列特色品牌的打造,增强了群防群治平台的吸引力,壮大了志愿者队伍,提升了群防群治工作实效。网格是基层基础工作的最小作战单元,目前,杭州市共划分网格1135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1640人,基本形成全市基层治理“一张网”。这支力量扎根基层,对于信息掌控、矛盾调处、应急处置等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社区民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借力科技“引擎”开启智慧警务“大脑”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科技应用滞后,管控“精不起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并实现精准管控?

  杭州是互联网之都,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极具优势。近年来,杭州公安深化科技应用,扎实开展城市大脑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创新应用和拓展工作,以“在线警务”探索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据介绍,为深化各类信息系统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应用,他们把各种人员、物资信息统一接入公安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2019年底前,全市累计由政府投资建设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点位达到8万个,整合接入社会面自建视频监控点位达到6万个,提前布局建设了智能感知网。

  让群众更好地分享基层基础改革工作红利,按照“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要求,聚焦“掌上办事之城”和“掌上办公之城”目标,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到2019年底,全市公安机关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公共数据依法按需共享、有序开放,实现非涉敏涉密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办理、80%以上民生事项“一证通办”、60%以上民生事项全程网办、网上办事量达到50%以上,全面提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和满意率。

  注入创新“活水”释放警务机制“活力”

  勤务机制滞后,响应“快不起来”,派出所工作运作如何跳出传统被动勤务模式,强“大脑”健“手脚”?

  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金志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心和难点均在基层。要以全局的眼光、开放的思维、改革的措施,下大力气破除各种顽症痼疾,持之以恒狠抓基层基础工作。”

  杭州市各级党委政府依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完善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整合资源,更好地承接社会应急联动,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服务,把派出所从非警务活动中解放出来。

  为此,杭州市公安机关牢把问题导向,做强“小脑”,灵敏“手脚”,推进“小脑+手脚”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他们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派出所“一室两队”“一室三队”建设。据介绍,到今年6月底,全市派出所新型勤务模式原则上将建设完成。同时,在全市所有派出所推广“三图合一”,实现在一张地图上警力可视、警情可视、现场可视,为一线民警执法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撑。

  提升社区警务效能,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创新驶入“快车道”。围绕日常工作职责任务,刚性设定勤务内容,解决民警到社区“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实行弹性工作模式,推行“错时工作制”,保证社区警务工作时间向案事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便民服务时段和与群众见面率高的时段倾斜,提升辖区见警率和处置率。同时,采取“网络+脚板”的形式,利用“两微一端”和社交平台等渠道主动“进群入圈”、开展安防宣传;通过日常走访、治安检查、警民恳谈、警营开放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掌握治安动态,做到“键对键”与“面对面”相结合,把社区警务工作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

  为此,杭州公安创新派出所侦查办案工作机制,按照“做强专业、做实基础”和“分级分类分段集中办理”的要求,在组织架构、分类办案、分段办理方面,明晰专业警种与派出所管辖分工,合理调整打击架构,建立集约高效的刑事侦查办案机制。尤其明确基层派出所只办理因果关系明显、案情简单、无需专业侦查手段和跨区、县(市)侦查的案件,专业警种办理重大、复杂、疑难刑事案件,减轻派出所办案负担。


标签:社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