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综艺 戏曲
  • 正文内容

第七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锻造全民节日

阅读:1689 次 作者: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9-04-29 15:32:18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戏曲艺术资讯。

  后悔当年一念差,不该失足作墙花。今朝已死归泉下,死无面目见张华。”台上,吞金的尤二姐诉说着满腹柔肠;台下,近两千戏迷听得如痴如醉,有人甚至泪如雨下……

  昨晚,武汉剧院,这是武汉京剧院再现荀派经典《红楼二尤》的现场。随着大戏落幕,为期两个月的第七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也宣告正式完结,此时,喧闹了整整六十天的“戏码头”,人潮散去但依然余音绕梁。

  大咖到场爆款出炉新生代面孔肉眼可见地多了

  自2013年开锣,经过7年辛勤培育,中华戏曲艺术节终于成为武汉“戏码头”最亮眼的名片。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华戏曲艺术节连续出现了3个爆款项目。

  以“第三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研究生班”30位艺术家为亮眼阵容的开幕式演出《戏聚盛典名家演唱会》,3月17日主演越剧《玉蜻蜓》的越剧领军人物王君安,4月6日主演京剧《失空斩》的当红老生王珮瑜,都获得了戏迷最热情的表白——演出开票半月内全部门票售罄!

  两月内共有35位“梅花奖”得主在这个舞台迎来送往,而在大咖到场、爆款出炉的同时,中华戏曲艺术节的舞台越来越多地向戏曲新秀敞开了大门。

  这几天武汉京剧院接连带来的四出大戏,就由程亮、方佳欢、陈芳芳、刘思秀等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4月2日由武汉楚剧院带来的传统楚剧《狱卒平冤》,在“梅花奖”得主夏青玲之外,贡献了余维刚、陈晓檬等青春面孔。而在4月9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大戏《狸猫换太子》的演出中,该团青年演员陈雯婷临时顶替“耳中风”的名家吴素英,献上优秀演技,当晚《狸猫换太子》更是实现了“绍百”六代同堂的盛景,让到场观众大呼过瘾。

  VR黑科技助您入戏“戏曲快闪”引20万网友围观

  “什么叫节?我想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剧目展演,它必须是老百姓的节日,是戏曲爱好者的节日。”去年,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武汉市演出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泉反复强调。

  站在第七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完结的当口我们会发现,它真的已经变成了老百姓的节日。

  两个月来,不管是路过武汉剧院的人们,还是走进剧院看戏的戏迷,都一定会注意到武汉剧院内新添的几个集装箱——这个名为“入戏”的戏曲体验馆,在今年的中华戏曲艺术节期间总共吸引数万人参与其中。

  这是一个充满穿越感的空间,观众可以在此租借戏服并现场换装,身着戏服游览全场。你可以在《梁祝》展区变身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也可以在《天仙配》展区体验董永和七仙女相会的浪漫。VR黑科技的融入能让人瞬间置身于汉剧《三岔口》的舞台,体验者不仅可以360度全景观赏戏院的各个角落,还能在尾声处了解“矮子步”“四击头”等戏曲知识。

  4月7日,黄鹤楼前迎来一场大秀,这是此次艺术节14场公益活动中的一场:百余名学子身着戏装、汉服,以京剧、国乐、国风舞蹈、轮滑、街舞等混搭的形式来了场戏曲快闪。大学生齐唱《定军山》,这场青春又传统的表演不仅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更在网络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的围观。创新与年轻,由此让戏曲真正走进了城市空间,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

  年轻观众增长三成戏曲进校园开花结硕果

  来自官方的消息显示,今年艺术节期间,走进武汉剧院和汤湖戏院观看传统戏曲的年轻观众比以往多了三成。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出生于1998年、在戏曲节期间场场不落看完所有演出的年轻戏迷赵轩提到,在他的圈子里,对戏曲产生浓厚兴趣的高校学生已经越来越多。

  大学生爱上戏曲,与中华戏曲艺术节多年坚持的“戏曲进校园”密不可分。本届戏曲艺术节期间,光是“戏曲进校园”之大师讲坛系列活动就举行了7场。而走进大学校园的,都是王蓉蓉、傅希如、沈昳丽这样的名家。

  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不论是经典样板戏《沙家浜》背后的精雕细琢,还是评剧《花为媒》为抖音贡献热门曲目的“小插曲”,都让戏曲鲜活地走近了年青一代。

  而想要把戏曲艺术节办成真正的百姓节日,文化惠民的力度也只增不减。据悉,今年戏曲艺术节的所有演出除和去年一样保证了惠民票价之外,市民还享受到了“武汉文惠通”的额外折扣。此外,艺术节官方还积极走进社区,为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烈士家属等群体送票近万张。(记者 张聪 通讯员 滑凌云)


标签:戏曲艺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