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书画 书法
  • 正文内容

王少陵书法展在江苏美术馆开幕

阅读:7114 次 作者: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日期:2019-05-23 14:47:58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书法资讯。

  2019年5月22日下午,“王少陵书法展”在江苏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南京书法家王少陵近年创作的精品力作56件,书体齐全、风格多样,充分展示了作者扎实的书法功底和执着的艺术修养,彰显了其根植传统经典碑帖又不断创新的独特风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著名书法家黄惇,江苏省书法院院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啸,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汤志平,南京师范大学能源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明,南京市书协执行主席王刚等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

  在江苏美术馆一楼贵宾室的简短开幕式上,黄惇对相识30多年的王少陵有个精彩评价:“少陵为人朴素,做事执着,有点特立独行般的另类。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既享受孤独,更甘于寂寞。正是基于这样的性格,他能静下来,抛开一切,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创作中。他尤其用心研究笔法,其中早年少陵创作的“红杏颂”巨作就是黄庭坚书法风格的体现。尤其值得点赞是,少陵的文学功底好,这在当下尤其可贵。他创作的诗稿有质量,有个性,这次展出的自创9首诗稿书法长卷就是例证,大气磅礴,不容易啊!”

  开幕式上黄惇先生还归纳了王少陵的一个关键词——“小痴”。他说“大痴”是元朝书画家黄公望晚年最常用的号,而南京书法家王少陵身上也有明显的“小痴”特质。黄惇先生对“痴”的解读,应该是“痴情”也,表达出的是无怨无悔的专一和执著,是不避世俗笑骂、我行我素的坚守。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痴”乃是绝对孤独里的一次自我升华。

  据悉,1961年生于王少陵,祖籍上海龙华。因读得古人“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句,遂又号“东关羞者”,师从黄惇先生学书法三十余载。自称“毕生最爱是书法”。“每天都会笑着醒来,因为可以写字”。他下过海、办过公司,南下创业多年,走南闯北多少年,最最痴迷是书法。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王少陵很有感慨:小学一年级开始抓起了毛笔,原因有三:其一,父亲为他准备了一摞子字帖书籍、文房四宝;其二,班主任板书特棒,风格在颜柳之间,越看越喜欢;其三,上学开始负责出黑板报,养成了写字的习惯。在家中,其父是一本活字典,文章好,随时可以向他提问各类典故和冷僻字,总是有问必答。其父亲熟记《说文解字》的所有部首,认真抄写的《说文解字》和用小篆书写的《毛主席诗词》有厚厚几大本,结字漂亮、干净。这些都为他的书法启蒙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当然,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最感恩的是师从黄惇先生33个年头。说起当年登门求教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时自己手里只拿一卷被汗湿的习作到黄老师家,再无它物。现在想来,非常汗颜。黄先生教他写字、治印、做学问。每次交作业,黄先生都会仔细看,还会拿出相应的帖和资料作讲解。从此以后,当遇到学习中的瓶颈时,就会反复读帖,与原贴对照,久而久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现在想起这些场景,憨厚的少陵满脸欣慰。

  这次展览那么成功,除了江苏的观众外,还有不少来自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的观众慕名而来,这让王少陵非常感动。他反复和记者说:“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亲朋好友,你们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和后盾。感谢我的家人,你们一贯的支持,让我由着自己的任性一路走下来。”

  正如王少陵自己创作的《早春自勉》所言:“积功须用千番力,幻化常惊无念间;白鬓催鞭习勤早,老牛真性不知难。”通过这次展览,衷心祝愿少陵继续沉下心来,以黄惇先生为楷模,德艺双馨,技道双修,书写出更加美丽的人生轨迹!(记者 管云林) 


标签:书法展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