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诗歌创作正蓬勃发展,然而,展现其创作风貌与丰硕成果的舞台却显得尤为稀缺。为了发掘年轻而锐利的声音,呈现生动而奔涌的创作现场,鼓励陌生、特异、奇崛的创作风格,以及那些默默耕耘、独自前行的诗歌创作者,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以及上大·戴望舒新诗工场,特此联合举办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征文活动。
戴望舒先生是中国新诗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代表作《雨巷》至今仍被广为传诵。他与卞之琳、冯至等人共同创办的《新诗》月刊,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1923年,戴望舒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成为上海大学诗歌写作的先驱人物。百年以降,上海大学的诗歌传统薪火相传,未曾间断。近年来,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研究院持续深化创意写作视域下的诗歌研究,积极举办线上线下诗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写作实践,成功汇聚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优秀青年诗人与研究者。如今,上海大学的诗歌创作与研究正延续着戴望舒等先辈诗人的文脉线索,努力在校园和社会上传播诗歌的声音,故而此次以戴望舒先生之名发起诗歌奖评选。
每届“戴望舒诗歌奖”评委会主席由一位70后诗人担任,复审评委由90后诗人担任,终审评委由80后诗人和来自非诗歌领域的80后人士构成,希望以年轻的诗心观照更为年轻的歌吟,以敞开的态度链接诗歌与更广阔的人群。
本奖追求绝对透明的评审程序、无限逼近公平的评审规则,尊重评委的个人旨趣和偏见,以期遴选出当下高校诗人中的特立者、笃行者、开拓者。
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评奖细则如下:
1、奖项设置
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拟设获奖者5-10人,不分等次,平分总奖金人民币1万元。
2、参评对象
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要求参评对象为高校在读(专、本、硕、博均可)且年龄在30周岁(以截稿日为线)以内的汉语新诗写作者。
3、评奖流程
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征文自2024年9月1日起,截止于2024年11月1日0点,仅接受自荐。评选过程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原则。参赛作品将经过初选、复选、打分终选、遗珠环节等环节。
初选:收稿后将由工作人员统一隐去姓名,整合为初选文档,提交给初审评委。经初选后,留下50份诗歌以备复选。初选中将遴选出整体性和稳定性较高的作品,以及表现出良好气象和极大潜质的诗人。
复选:经复选后,留下20份诗歌以备最后投票。复选中将选取在有效修辞的基础上,展现文本自足和诗人自觉,或具有一定创新性与实验性的作品。打分终选:终审评委细读遴选的20份匿名诗歌作品,并以每份最高20分最低5分的标准为作品打分(含0.5分)。最终取分数最高的5-10人为拟获奖名单。
遗珠环节:每位复审、终审评委均可以(非必须)提出拟获奖名单外任一投稿者与名单内一人进行PK,获得2/3以上终审评委支持则进行替换,形成最终获奖名单。终审评委打分表、遗珠提名及PK投票结果,将与获奖名单一同公布。
4、首届戴望舒诗歌奖评委会
5、参评办法
请仔细阅读参评办法,不符合参赛条件者请勿投稿,不符合来稿规范者将取消参评资格:
参评诗歌作品仅限汉语新诗。
参评者提供的诗作限在200行且10首以内,自标题至正文及落款时间、注释等内容中均不得出现明显个人身份信息、发表信息,否则将取消参评资格。
本次大赛只接受自荐电子来稿。
来稿采用“单一Word附件”形式,即多篇诗作和个人信息统合在一个Word文档内作为附件寄送。如有特殊诗歌形式,可以在该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式呈现,但图片务必清晰。投稿邮件中出现多个附件或分为多个邮件投送者均不符合要求,将不予参评。
来稿word文档最开始段落处,请注明姓名(包括身份证姓名)、身份证出生年月、所在学校、院系、年级以及联系方式(移动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
请参赛者将作品发送至【shangdashige@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参评+姓名”。投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0时,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超时将不予参评。
6、颁奖礼与改稿会
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的所有获奖者,将受邀参加在上海大学举行的颁奖礼和改稿会,举行日期和具体议程将另行通知。
7、活动进展
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评选的最新动态,将在以下媒体上实时更新,敬请关注:
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创意写作研究”;
上大·戴望舒新诗工场微信公众号:“新诗工场”。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上大·戴望舒新诗工场
202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