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人社部印发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职称评审管理的主要规定和程序,并对职称评审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规定要求,开展职称评审应当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职称评审包括申报、审核、评审、公示、确认等基本程序,推广在线评审、探索实行职称评审电子证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规定对在职称评审环节规范学术造假行为作出明确要求:学术造假将撤销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
对于有学术造假“黑历史”的申请人来说,规定的出台无异于一记重拳。“规定一方面强调要规范职称评审,另一方面把学术不端行为纳入诚信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表示。
职称评审的第一份法律文件
这是一份顺势而生的职称评审规范文件。
据人社部介绍,1986年以来,为加强和规范职称评审工作,原人事部先后印发了《关于重新组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有关事项的通知》《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建立职称评审组织、规范评审程序、确保评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各类文件规定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效力层次不高,有些政策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职称评审工作需要。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职称评审管理法治建设,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
因此,从2017年以来,人社部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反馈,保证规定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操作性较强。近期,规定完成审议程序,正式印发实施。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份规定是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职称工作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由过去分散的政策上升为统一规定,由一般性政策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它的出台,将对从源头上规范职称评审程序,依法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切实保证职称评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将有规可依
近几年,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涉事方既有科研人员,也不乏其他有社会影响力的公职人员等,造成极差的社会影响。
该规定从职称评审方面,对此划出红线:规定第三十九条指出,申报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