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的生态意识源远流长,其来有自,是为浙江文学和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考察当代生态文学中的金华地方文化特色和金华地方审美特质,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可见,传统与范式是金华文学生态意识的两大体现。
一、流变:金华文学生态意识的时代特征
1.古代文学:科举仕宦的传统肇起
浙中“小邹鲁”金华山多地少,素有“勤耕苦读”之风。科举是金华文化繁盛的肇因。唐以降,金华教育日益兴盛,进士题名者甚众,其中不乏名臣。古代金华文学大家众多,骆宾王、陈亮、宋濂、李渔等蜚声累世,他们多有对地方自然风光的赞颂和对地方文化精神积淀的贡献。具体看,有关金华的文学作品多有生态意识,外在形态主要在自然书写和山居书写,内在形态主要表现为婺学精神的生成和传承。如:自黄初平故事流传后,“赤松山”等金华意象就在文人笔下流传;“八咏楼”自沈约后成为金华文学书写的重要意象。南宋,中原文化重心南移临安,金华文学创作随之得到极大促进,金华意象开始频繁出现于文学作品中,“金华山”“北山”“双龙洞”及“鹿田三洞”等常见金华古代文学意象,既是作家对自然风光的书写,也是作家文学思想与文化精神的载体,随着科举的兴盛和仕宦文学的影响,金华古代文学的生态意识逐步确立。崔颢《题沈隐侯八咏楼》、李清照《题八咏楼》等名篇的金华意象书写在金华域内外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此外,苏轼、陆游等文学大家游历至此,多有歌咏金华的作品,也成为其中的一类重要表现,他们着眼于浙中山川风光及金华道教文化等自然和人文生态的创作,进一步促进了金华文人及金华文学生态意识的形成。
2.现代文学:家国乡土的范式沉淀
现代文学时期,金华地方文学的成就更加突出,家国乡土主题成为这一阶段金华文学的重要选择,也使得金华文学成为特殊时代地方文学的重要代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自然和人文两个因素形成的金华“乡土文学”,历来名家辈出,成就斐然,实际正是在这个时期打下坚实基础。艾青、冯雪峰、王西彦等人,不仅文学创作成就高,更能在家国乡土的砥砺中,将文学创作化作呼唤良知、激励人心的有效途径,创作多能显现一种基于家国美好愿望生成的自然兼社会生态意识。无论是潘漠华的诗情画意、冯雪峰的乡土热血,还是艾青的土地歌咏,等等,都充满赤子之情的自然流露,是金华现代文学生态意识的直接表现。金华优美的自然山水,加上长久积淀的文化底蕴,可以涵养出文人的寥廓心性和云水襟怀。而金华文学生态意识的传统积极影响,从金华域外作家有关金华的文学创作亦能得见一斑,如《浙东景物纪略》的大部分篇目,都是以金华景点为描写对象的,其中著名者有郁达夫的《方岩纪静》,多可从侧面透视金华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多秀山丽水的特点及其影响。
3.当代文学:生态文明的创新发展
生态文学是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关系的文学。生态文学的批判性,是基于观念意识、实践行为、社会形态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反思。学界有关金华文学生态意识的研究较少。两本著名的专著——王嘉良主编的《浙江文学史》《浙江20世纪文学史》对生态文学也没有明确的表述和整体性的关照。汪全玉《金华当代文学中的生态写作》一文是不多的专门论述金华生态文学的作品。凭借对深厚人文历史的承续,金华当代文学在诗歌、小说和儿童文学创作上,都积累了一定的实绩。在当代生态写作兴起之后,生态写作的意识也逐渐渗入金华作家的作品中。其中,以小说创作为代表的生态书写,集中体现了金华当代文学在乡土文学创作内容的取向,而这种取向,既是基于金华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也是基于文学创作领域日渐浓郁的生态批判意识。金华当代文学的生态写作,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是传承的,也是创新的。
二、成因:金华文学生态意识的四维
1.教育:地理环境影响下的自然观
自然生态维度看,金华经济虽非繁华,但既毗邻南宋国家行政中心,又远离权利斗争中心,地域地理风貌吸引吕祖谦等大批学者来此游历寓居、授业讲学,文化氛围极盛。金华的自然环境十分符合追求自然生态生活,逃避政治纷扰,或者以退为进的士人的内在和外在需求。这些,也赋予并促进文人的一类使命的完成:在自然山水中,于“独善”和“兼济”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的解决之道——兴办教育,这成就了金华至今不衰的教育传统和影响力。科举时代,金华重视教育、书院林立、氏族繁盛,域中金华县、义乌、吴宁(今东阳)等皆是科举胜地。独处一处幽静的天地,不仅教育兴盛,对国家发展有重要贡献,更对普通民众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耕读传家”的自然观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宋室南迁之不幸,成就了金华文化之大幸。吕祖谦开创金华学派,创办丽泽书院、北山学派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和许谦承续之,代代相因,薪火相传,终成金华教育文化之辉煌,影响延续至今。灿若星辰的文学和政治家的言传身教泽被地方,他们的诗文,处处可见对金华山水的吟咏,呈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聚合的典范。
2.婺学:经世致用理念下的社会观
婺学作为儒学的一个部分,历经几代,立根孔孟,基于各种地域特色思想的交流融合,兼蓄朱熹、陆九渊心性之学、吕祖谦经史文献之学、陈亮事功之学,成为中国哲学走进金华地方日常和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也是哲学指导地方文化思想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意义的婺学可概括为“崇尚德行,经世致用”。简言之,婺学的精神就是“尚德务实”,这与当下新时代精神鼓励向善、强调从小事做起的出发点几乎完全一致。陈亮的爱国思想和事功思想在后辈的承续中的影响,堪称代表,其与文学相关的思想表达,即是尚德向善的态度、经世务实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实践历程的反映。以陈亮为代表的众多作家在文化传承、积淀及其创新性发展,以及对传统儒学天人合一理念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整合,使得金华文学的生态意识在社会生态这一维度表现得尤为突出。以积极进取为核心理念的经世致用思想,实际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改变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3.使命:历史命运冲击中的启蒙观
现代多灾多难的历史图景中,充满启蒙的先声和战斗的精神。时代带给文人不幸,也赋予其更加奇秀凛然的精神。立足现实,用文学进行战斗。浙江作家中,金华作家的这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最突出,具有启蒙和先导作用。王嘉良认为:“启蒙意识的自觉以来自‘小传统’地域的浙江作家为甚”。金华作家多秉持“耕读传家”家风,创作多元,文学创作时代感浓烈,偏重历史叙事和社会价值。现代文学时期与南宋国难当头的时代特征似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文人的选择往往代表着最富有正义感和最能引领时代发展的抉择。金华人浸染吴越文化,本就有积极进取、保家卫国的左翼进步精神;金华文学家多革命者,勇而无畏,舍生取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如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战等国家危难之际,文学家或亲身参与,或以笔为投枪和匕首,救国于危难之中。如冯雪峰作为左联发起人之一,担任左联领导,不仅“湖畔诗”艺术价值极高,其文学理论对纠正极左文艺思潮也有重要作用;潘漠华为左翼文艺运动(北方左联)献身;曹聚仁领导过金华抗战文艺运动;陈望道、吴晗、傅东华为左联盟友,有明显的左翼倾向;艾青的诗歌创作也正是在抗战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金华现代作家的思想政治倾向、文学创作及其价值取向,是时代前进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4.觉醒:新中国文学体系中的人文观
金华文学生态意识于新中国文学体系中的主要体现,为率先觉醒后的与时俱进的人文观。其一是文学家基于知识分子身份,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的自我觉醒;其二是经济地位确立后的人文复归;其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的转型升级。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意识的发轫,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重,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1980年代末期,生态批评开始成为文论界的显学。改革开放后,面对商品经济冲击,在最先成为改革先头地之一的浙江,知识分子较其他地方更早地感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也更直观和迅速地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经济大潮冲击带来的各类影响的思考。在新中国文学体系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城镇化发展的冲击,使得金华作家的乡土文学创作传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都市文学在这三十年的创作量日渐丰富,但是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别是其创作的精神,并没有丢失;二是都市文学中的觉醒、反思意识逐渐显现,文学对自然生态为基础的人文精神的诉求逐步复归。在国家顶层设计更加重视农村和生态问题的近十年,金华作家继承现代文学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的过程,伴随着当代金华地方人文精神指引下的生态写作意识的不断增强,金华当代作家生态写作的自觉意识,同现实主义批判意识有机融合,是积极主动的。新时代金华精神确立为“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在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金华文学的生态意识凸现,如卢文丽《外婆史诗》不仅有婺学精神“经世致用”的写照,蕴含了植根于民间的乡土信义,更能发现商品意识塑造的“工商为本”的浙江人文精神内涵。这些,无疑都是新时代浙江文学创作生态意识继续健康积淀的激励因素。
三、影响:桃源范式的人文认同
金华2007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学、诗词、戏曲、书画、科学等方面人才荟萃。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生态文明打造的乡村景观、人文典籍传续的精神底蕴、婺学精神滋养的地域特色,都是金华文学生态意识密切关联的创作内容,推动着自然、社会和人文生态的全面、健康发展。金衢盆地中的金华犹如世外桃源,地域本色及其人文认同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休闲文化、读书风气、农林产业等形式得以彰显,也在作家的作品中有数之不尽的展示。作品多少并非金华文学的生态意识的主要特征,其作为传统和范式的永续性影响,才是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承的。
“生态文明”自十八大报告专章论述以来,其核心要义如“美丽”“绿色”“乡村”“低碳”等在“两山理论”的引领下,逐渐被广大群众接受。2014以来实践“美丽中国”建设的金华“两美”建设、“两富”现代化建设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在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个层面都颇见成效。金华生态文学研究百废待兴,正当其时。金华文学的生态意识砥砺传统,锻造范式,彰显了重要的历史文化精神,成为各自时代的重要表征。其发展是基于传统的,更是一种自然和自觉对范式的持续锻造过程。探析金华当代文学生态写作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倾向,有利于探究金华古代、现代特别是当代文学生态书写的表现及其中的原因,从而为金华人文生态建设探寻一种借力于文学的发展途径,沿着文学这一载体,将浙中文化发展的历史和以婺州金华为中心的婺学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各种基于文化成就打造的创新型文化产业平台,必将更加有利于地方文学的发展,带动更大范围内文化相关产业的持续性兴盛。
(作者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