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从8月25日至31日,西安中国画院·国际美术城美术馆迎来一场充满学术碰撞、融合、传承与思辨的艺术盛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8陕西省中国画学术年展。展览共展出作品120幅,参展者主要为国内中国画领域里集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于一体的专业画家,他们均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各展览奖项,多幅作品发表在重要学术期刊,出版多种合集画集,作品多次被海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此次展出阵容可谓重磅。
展览共分两个主题。其一为文人意趣——雅风,它旨在追溯千年时光中曾经流淌过的那些雅趣,那些文人私塾、书案、古琴禅茶等意趣雅风历经代代传承如今已成为中国灿烂文明中的一颗颗珍宝,对于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来说,身浸其中可以找寻中国画的创作本源;
其二是艺术生活——学术洞察,在这个主题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因为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生活是一种艺术体现模式,中国画反映的是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并对其进行的独特的艺术展现方式,这种展示方式的方法论就需要学术的依托与探究。在这样的主旨思路下,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展出作品都具有超越型的特点,他们不甘缺乏思想与精神深度的艺术,而是坚持艺术中的精神性价值,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思想质量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记录理解。
除了这种学术思辨,此次展览的最大看点还在于碰撞与融合,参展画家均渴求艺术多元化的交流,渴盼观赏者的艺术共鸣,他们喜欢这种开拓不息、创新不已的创作方式,并深深意识到:仅靠单个地区的力量,难以推动中国画艺术走向更远;个体的见解需要整体思虑的辅承,因而也渴望碰撞与融合。
这便使得此次画展成为中国画艺术的交流桥梁,不仅连接起地域与文化,还有过去和未来,在交流与合作中让更多人分享中国画艺术目前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静下来思考、探讨当代艺术中被忽视但又具有文化急迫性的问题。
这次学术年展还体现了对长安精神优秀传统的继承,作为新中国历史上北方诞生的第一个画派,长安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最具革命色彩的画派,也是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转变最彻底、最具成果的一个画派。
1961年10月,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方济众六人以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名义,在北京新落成不久的中国美术馆,举办“国画习作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一举打响长安画派成名之展,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题专题发表展出作品,自此“长安画派”得以名声传出。
注重传统、着眼民生,保持西北特有的淳朴气息,一直是长安画派特有的旗帜精神,为此长安画派画家们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多年来,基于高度文化自信,长安画派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展现出独具时代精神和地域风貌的艺术新风而被学界认可。
改革开放40年来,长安画派的继承者,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毫不动摇,在陕西这块土地上,他们始终保持沉潜的心态和冷静思索的态度,积极地、务实地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步步推进,才形成了当代陕西画坛群星灿烂的繁荣局面。
长安画派是建国以来,以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相融合的新中国画探索的成功范例,它的崛起是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对生活重新的认知与解构,并熟练掌握运用传统艺术规律后实现完成的,体现了对新生活的研究和认知,因而长安画派绝不是一个地域性画派,而是超越地缘的画派。这一点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更是意义重大。因此,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重新回望,会发现长安画派的成长历程中蕴含了许多社会问题的答案。
据悉,此次2018陕西中国画学术年展的参展画家们日常都投入大量精力学习研究老艺术家的优秀品质和创作精神,再以敏锐的触角去认知、发现和表现新时代的各种新鲜事物,时刻保持着艺术创造与革新的需求、渴望和情怀。
在展出的一百余幅作品中表现出了画家对于学术高度的追求,既努力超越已有的艺术史范式,又拒绝滑向浅薄与媚俗的流行趣味,回到精神的家园并执守这个家园,坚守之下所创作的作品体现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艺术、无愧于陕西文化大省的鲜明特征,更让这次联展具备与当下社会对话与交流的功能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