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科技信息时代,图书馆作为信息承载和传播的一个载体,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图书馆了,如果不尽快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进行图书馆的管理,那么对图书馆的质量必定产生不小的负面的影响。如果想在现代化图书馆中,做好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图书馆的质量,就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运用创新思维,主动出击,让图书馆在这日益变化的世界中能站位自己的脚跟。本文主要提出创新思维对现代化图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如何运用这种创新思维来管理好现代化的图书馆。
一、创新思维对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作用
为了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并在管理中不断提升图书馆的质量,就要求管理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管理好图书馆。图书馆的管理历史悠久,工作范围也所有局限,如果再考虑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就是从头脑入手,从思维入手,采取创新思维,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上,结合创新思维,让图书馆的管理跟上时代,同时解决图书馆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无论是大还是小的图书馆,每一个图书馆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大到一个人的一生都无法阅读完毕,而且信息量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增加,因此,现代化的图书馆必定是包含有大信息量的,这就给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必将被时代所遗弃。要主动吧创新思维带来的新型管理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去,用时代前沿的科技产品来辅助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现代化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和运作模式
(一)职能定位。
直到计算机出现之前,图书馆的信息传递和保存主要是纸质为主,要想寻找一本书或者某一些资料一般寻找图书馆就对了,而且这些过程基本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当计算机出现以后,带来了信息科技革命,计算机存储、传输、索引信息的方式都被图书馆一一使用。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科技革命再一次得到发展,AR和AI的出现,图书馆也必须朝着现代化图书馆的模式转变。从技术上来说,现代化的图书馆除了传统的人员管理外,还会加入现代化的因素,比如借书刷卡;从发展方向上来看,图书馆除了服务大众以外,还要具备现代化的潮流性。当然,现代化的图书馆除了继承传统图书馆的职能外,比如图书整理,知识的传递等,还具备信息资源的开发,用科技保护历史等职能。所以对于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已经远远不只是文字上的管理了,更多的是用创新思维和现代化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二)运作模式。
现代化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大多数采用的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手段,在检索模式上面已经相对传统的来说简单方便了很多。检索方式一般包含网络检索、磁盘检索等,能帮助阅读者快速搜索到有用的信息。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图书馆大部分工作都是依赖于计算机进行的,同时通过网络的方式,能将图书馆的价值和应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现代化图书馆运用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
(一)用创新思维使图书馆的管理最优化。
创新思维的有几个特点,分别是新颖、灵活、艺术、探索,这跟普通的逻辑思维还是有不同之处的。运用创新思维,要解决的就是图书馆管理上从未出现过的问题,是让图书馆的管理从内而外的进行转型和升级。现代化的图书管理元,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就是要对图书馆的环境积极进行探索,不断开发新的未知领域,创造出全新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创新思维。
(二)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增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每一个来图书馆的人,都希望自己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如果图书馆的环境优美,就会让人感觉到吸收学习知识是无比的顺畅和舒适。图书馆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且深深地滋养着每一个来到图书馆潜心修学的人。对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优化,可以给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被文化熏陶和感染。工作人员就会用更饱满的热情去工作,读者用更高尚的情怀去享受生活。所以,对现代化的图书馆进行管理,就包括了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
现代化的图书馆的管理是非常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领导的,现代化的管理者就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积极运用和实践创新思维,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将观念、服务、制度上的创新进行完善,使之成为管理者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程亚男.组织文化与文化塑造-图书馆管理的视角转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3):30-32.
[2]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9(4):3-8.
[3]盛小平,徐引篪.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图书馆杂志,2004,23(6):2-7
[4]马文峰.论图书馆管理的激励机制[J].情报资料工作,2001(2):51-53.
[5]殷晓彤.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