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导师我自己一直都很排斥“速成论”,内心底还是希望科研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但我更在意我们大家的努力都是用在真正地积累中,而不是在一些方法论上走弯路、碰壁、从头再来。接下来所述的一些「tips」更多是帮助大家在写论文初稿时更顺畅地走正确的路,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整理自己之前看文献的笔记,或者是对一些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也可以更新一些文献内容进来,作为接下来写作的文献参考内容。
在提笔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论文类别,到底是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期刊论文还是会议论文?阅读该论文的主要群体又是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定位清楚论文的写作规范,格式要求和写作特点。不同类别的论文在表现特点上也会有差异。
在文章雏形出来之前,很多内容方面的东西都处于不确定或者尚未确定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二稿、三稿的时候可能会进行比较大幅度的更改。初稿创作的时候停下来去删减修改一些文字层面的东西,到头来你会发现这些修改都是在浪费时间。
最最重要的是,初稿是创作压力最大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你心无旁骛地、以一个比较流畅的形式去输出你的观点,一些和创作无关的内容会打断你的思路,也会潜在地延长初稿完成的时间。
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没办法一气呵成完成论文写作的学生。不过我想在写英文学术论文的时候,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是属于这类情形。
在没有写作提纲的情况下提笔开写的弊端就是,一旦码字行为中断,思路也就中断了,很容易顾此失彼遗漏信息。并且每一次中断后都要花比较多功夫才能再次进入写作状态,效率较低。
列出写作提纲当然优点多多:
写作提纲的形式有很多种:
可以是文章的大标题和小标题,也可以对所有图标进行有逻辑的排列,更加可以吧文章每个部分的段落中心句写出来。在提纲部分维持一个由宽泛到精确,由浅显到深入的逻辑顺序,会让整个文章思路更清晰,即便读者在阅读时有选择性地跳读,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呈现在脑海中。
Introduction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中最难的,且不论写作视角这一方面,提笔就啃这个硬骨头会让你的拖延症加重的(我就笑而不语)。所以我建议从最简单也是学生们最熟悉的方法论(Method)开始,你会逐渐看到自己的一步步去完成一些部分的写作内容,这对于克服拖延,推进写作很有帮助(具体克服拖延的方法我就不在这里赘述啦,相信这些年你们看过的干货和鸡汤不少)。
其中 Results 和 Discussion 部分先列提纲(大标题或者每段的主题句),再填充细节,会更加容易推进写作。
关于 Introduction 的写作意义、内容、误区甚至是海量优秀句型推荐我已经在之前的一个回答中详细介绍过,欢迎大家去围观。
推荐大家提前在准备工作中就根据自己平时读文献的笔记把要引用的文献搜罗好,尽量不要在写初稿的过程中去做大量查文献的工作,会一定程度影响写作的思路和行文的连贯性。当然在修改阶段如果需要增加内容或者增加文献的引用,就可以在这部分多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