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综艺 舞蹈
  • 正文内容

中央芭蕾舞团将携《过年》来沪

阅读:1245 次 作者: 来源:中新网上海 发布日期:2019-11-26 10:39:49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舞蹈资讯。

  首演于1892年的《胡桃夹子》作为柴可夫斯基的三大经典芭蕾舞剧之一,百余年间在世界范围内被多次改编重现。2001年2月,中央芭蕾舞团首次创作“中国版《胡桃夹子》”,尝试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西方古典芭蕾音乐中;2010年,中芭根据当年的创作进行全新改版、重新创作,将作品更名为《过年》,在柴科夫斯基经典音乐的衬托下,展开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据悉,2020年开年,中央芭蕾舞团将于1月8日至9日携这部贺岁大作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中国芭蕾舞团与东方艺术中心自去年起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协议,东艺将成为中芭“用芭蕾演绎民族情感,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实后盾。两年间,中芭已为上海观众献上了“一带一路”原创大戏《敦煌》及“献礼祖国七十华诞”经典剧目《红色娘子军》,并创下了票房场场售罄的“神话”。此次演出正值鼠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芭专门带来年味十足的芭蕾舞剧《过年》,用优雅动人的舞姿、中国庙会的热闹景象、东方韵味的别样改编,与上海观众一同庆祝美好春节。

  芭蕾领军60年坚持走中国特色之路

  陶然湖畔、太平街3号的中芭大院见证了中国芭蕾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再到蜚声国际的过程。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为北京舞蹈学校附属实验芭蕾舞团,是中国有史以来建立的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首任团长戴爱莲是中国舞蹈事业奠基者之一。自1959年12月至今的60年历程中,肖慎、李承祥、赵汝蘅、冯英等历任团长带领中芭走出了一条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民族与世界完美融合的艺术发展道路。60年来,该团先后共创作排演舞剧和小节目数百部,已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知名芭蕾舞团。

  在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下,中芭不断汲取不同流派风格之特长,除了引进排演《天鹅湖》《堂·吉诃德》《吉赛尔》《卡门》等大量世界经典名著外,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舞剧也不断诞生,《红色娘子军》《祝福》《黄河》《大红灯笼高高挂》《敦煌》等已成为探索西方芭蕾艺术形式同中国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

  “几十年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芭蕾舞团,如今已经实现;而后我们希望形成中国芭蕾舞的风格,这个目标也实现了。对于未来,有句话说起来似乎野心很大,但确实是我们的梦想——努力让中国芭蕾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让全世界观众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艺术的独特魅力。”团长冯英说。

  童真童趣童心新奇新意新编

  《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著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与鼠王》。作为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典范,《胡桃夹子》华丽壮观的场面和诙谐有趣的表演,吸引了千千万万观众,成为西方国家每年圣诞节老少咸宜、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更赋予了舞剧强烈的感染力,精巧的弦乐使作品的背景光彩闪耀,充满了神秘的童话色彩。因正适合圣诞夜前夕,因此也被称为“圣诞芭蕾”。

  原版《胡桃夹子》由柴科夫斯基作曲、伊凡诺夫编舞,于1892年12月17日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不过最初版本已经失传,流传至今的主要是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过场戏《小雪花舞》。现今,西方上演的主要版本是由乔治·巴兰钦于1954年排演的,偏重于儿童情趣和节日气氛,每年会作为圣诞节礼物演给少儿观看。

  为将《胡桃夹子》成功改编成表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情感的芭蕾舞剧,《过年》主创人员经过了长时间思考,并先后到天津杨柳青等地实地采风。这部历来在圣诞节期间上演的“欢庆”芭蕾,在中芭艺术家灵感天成的二次创作下,变身为富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过年》。圣诞夜女孩的“噩梦”改为除夕夜梦中的“畅游”,欧式庭院客厅变成北京胡同人家;剧中的鼠王摇身一变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年”兽,男演员穿上了大褂,女演员则换上了青花瓷裙。中芭人充满智慧地将十二生肖、年兽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同时通过仙鹤舞、瓷器舞、丝绸舞、扇子舞、风筝舞、糖葫芦舞、陀螺舞、金元宝舞、鞭炮舞等舞段,向观众展示了众多贴有中国标签的民俗风情,以中国人欢度传统新春佳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老北京家庭“过大年”的故事。

  据悉,中央芭蕾舞团还请到了专业双截棍教练来指导剧中的击退年兽段落,双截棍对手上动作的要求很高,而芭蕾舞演员又比较注重脚下动作,手上动作是随脚下动作而变化的,所以这段舞蹈难度很大。舞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则当属取代了原版小雪花舞的仙鹤舞,“仙鹤”们的纱裙后摆做了加长的处理,舞蹈难度与形式美感浑然一体,这段舞蹈,也深受观众的喜爱。 (记者 王笈)


标签:舞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