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不忍细读》,向敬之 著,华文出版社,2019年10月
明清史学者向敬之的新著《清史不忍细读》,是一部志在还原清史细节的作品,作者通过翻阅大量的明清史料,阐明幽隐,抉发精微,从细微处发现清史的真相。
在时下流行的历史剧中,清宫剧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朝离今天较近,很多事情看得比较清晰;另一方面,清朝流传的野史众多,为影视剧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过,这些清宫剧虽然拍得热闹,却大多追求离奇的故事情节,从而偏离事实,而一般观众则常常是通过清宫剧去了解清朝历史的,这就难免以讹传讹,乃至混淆历史真相。明清史学者向敬之的新著《清史不忍细读》,是一部志在还原清史细节的作品,作者通过翻阅大量的明清史料,阐明幽隐,抉发精微,从细微处发现清史的真相。
像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清朝开国的过程同样充满了血腥和杀戮,诸如代善对长子毁尸灭门,康熙九个儿子之间拉帮结派、明枪暗箭的“九子夺嫡”等等。出于故事的需要,一般影视剧大都会对这样的情节大肆渲染,有时甚至凭空想象,编造事实。针对其中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处,向敬之在小心考证的基础上,一一进行了澄清与纠正,而对于那些尚未有明确结论的迷案,他则揆诸人情,合理推测,力求最大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比如电视剧《太祖秘史》将叶赫老女虚构成东哥,与努尔哈赤爱得死去活来,甚至将剧中的“七大恨”演绎为以东哥未嫁给努尔哈赤为核心的内容,向敬之即明确指出戏是假的,史是实的,东哥真有其人,却与努尔哈赤缘悭一面,至于二人之间的山盟海誓,更属子虚乌有。
因为影视剧的传播,刘墉和纪晓岚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前者以刘罗锅的形象深入人心,后者则以铁齿铜牙、幽默诙谐广为人知,他们二人几乎成为清代清官的代名词。通过向敬之的解读,我们发现事实远不是那么回事,且不说刘、纪二人的形象并不像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般高大全,甚至他们当时的身份,也并不像影视剧中所表现的那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的刘墉虽然没有留下什么恶名,却也只是一个装傻充愣、随波逐流的高级官员,他既没有跟和珅较量的斗志,还经常为官不为,懒政怠政;至于纪晓岚,虽然文名盛极一时,却不过是一个圆滑世故的御用文人,在政坛上插科打诨、谐谑调笑,才是他的拿手好戏。向敬之在还原刘墉和纪晓岚真实面目的同时,并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事实本身上,他进一步阐明,刘墉和纪晓岚的影视剧形象之所以大受欢迎,说穿了还是观众的清官情结在作祟,皇权社会没有治法,只有治人,恰恰正为刘墉和纪晓岚这类“巧官”的诞生提供了温床。
事实上,向敬之虽然志在还原清史细节,但他并非单纯为还原而还原,而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观点。仍然以东哥为例,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尽管她在《太祖秘史》中留下了一个凄美的身影,但正像向敬之所说的那样:“一个在血腥杀戮中生存的女人是无助的,无法主宰自己弱如飘絮的命运,无法躲过后世关于红颜祸水的指责,更无法享受后来电视剧凄美绝恋的虚构。”女真传统的婚姻习俗和价值观,只是牺牲女人作为政治交易品,以达到部落联盟或君臣齐心的政治目的。同样出于客观的考量,向敬之对于人物的评价也力求公允,在他笔下,林则徐、曾国藩固然多有缺点,和珅、慈禧也并非一无是处——非白即黑、非对即错不是评价人物的客观标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才更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