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初见实效,大众的文化和旅游需求被持续释放出来。《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长效机制建立保驾护航。2020年,新年伊始,如何讲好文旅融合故事,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仍是业界最关注的问题。
1月4日至5日,以“新使命:大国文创与文化小康”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期间,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发起并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研究者共同编撰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20》(简称《报告》)发布。《报告》包括总报告、行业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案例报告5部分,并提炼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中国文化产业十大特征”和“中国文化产业十大趋势”。
2019——持续融合与深耕带来新收获
《报告》梳理的“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包括文旅融合、数字文产、5G+文化、AI科技赋能、区块链技术、文博文创、夜间经济、城市品牌、文物保护、创意产业园区;总结的“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特征”包括产业较快增长与结构持续优化、努力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面向更广更深、优质内容赢得市场认可、新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新技术与新业态激活新动能、文化消费市场持续扩大、短视频深耕社会创新、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就业主力军。
在“2019年文化产业十大关键词”中,数字技术的身影相当瞩目。“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一年。在数字技术和各级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作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重点赋能各行各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服务’‘文化+金融’等呈现出全新发展格局。中国文化产业稳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表示。
根据《报告》对2019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特征的总结,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认为,接下来可以从推进文化立法、以制度创新激发体制活力,加强统筹规划、从顶层设计激发顶层活力进行中长期规划,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以文化创造激发城市活力,拓展新消费领域、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知识产权提升文化资源的再开发能力,提高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6个方面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2020——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次发布的《报告》预测了“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即文化法制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完善、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版权将成为文化产业关注重点、文化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产业国际合作深入拓展、区域差异日趋平衡、文化服务体验化、文化生产技术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能力和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之时,文化产业也被赋予更重要的产业转型、经济振兴和文化复兴的伟大使命。2020年,是文化产业立法的关键之年,我们期盼文化产业促进法能够顺利立法,在规范治理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向勇说。
“结合2019世界投资报告等相关数据,中国文创发展正迎来巨大的历史变革。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把握住随时代变革而来的历史机遇。”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表示,当今世界,北美与中国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备受瞩目,从内到外焕发着强大的增长活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引擎”集群的加持,也不断推动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至于怎样把握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花建认为,大国文创的未来发展应注意7个方面:开发新业态、提供新体验、推动新集聚、建立新平台、更新价值链、培育细分领域新主体、建立国际领域新连接。
整体来看,《报告》预测的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着“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认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多个要素,如文化自信、文化底蕴、国潮国剧以及多层次需求等。应如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守底线,坚守文化自信,铸牢培根铸魂的文化本位;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业态的新发展,例如在旅游演艺方面推动主题公园和实景演出发展,博物馆一改古老陈旧的面孔进行行业融合,推动博物馆文创开发业态创新等;三是坚持技术、内容、人才多重驱动,通过法制化、信息化推动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李凤亮说。(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