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综艺 戏曲
  • 正文内容

武邑县戏曲进乡村培育文明乡风

阅读:1801 次 作者: 来源:衡水晚报 发布日期:2020-01-20 15:15:02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戏曲资讯。

  近年来,武邑县实施“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戏台、村民剧团设备设施的扶持力度,通过送戏下乡、种戏在乡、养戏为民,为戏曲的生存和传承培育土壤,武邑大地处处浸润在传统文化的芬芳中,培育起文明乡风。

  送戏下乡,小戏台唱出大天地。武邑县在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政策上狠下功夫,将推进“戏曲进乡村”工程打出“组合拳”,文化部门每场演出前征集群众对送戏曲目、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群众意愿再编排《送戏下乡演出节目单》,实现了由“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的转变。同时,武邑县不仅邀请市级剧团送戏下乡,也有民间剧团的深度参与进行,仅2019年就送戏下乡108场。赵桥镇刘辛庄村每周在村里戏台至少唱上三场戏,每年都要邀请邻县的戏曲爱好者切磋技艺。此外,该村还组织文艺志愿者逢年过节到养老院去慰问演出。目前,该县戏曲进乡村形成了政府主导买服务、社会力量同参与、戏迷班社齐互动的联动格局。

  种戏在乡,戏曲骨干结对传授。武邑县开展戏曲实践注重与培育人才、观众相结合,派遣专业演员和村剧团“结对子”,组织培训,培养村民戏曲骨干,培育戏曲种子,拓展了戏曲艺术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该县努力做到一镇一品,使每个乡镇都有各自的特点。赵桥镇的戏曲广播操,在京剧背景音乐下,将广播体操与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相结合,把戏曲程式化动作融入健身理念,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情操,传承了文化;龙店镇中王孝村狄小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的第四代传承人,受其熏陶,该村人人都会唱两口,他还在龙店清秀小学结对培养了一些学生爱好者,将这一戏曲传承下去。韩庄镇的河北梆子、清凉店镇的样板戏、武邑镇的京剧……一台台乡村大戏、一场场戏迷演出如火如荼,激发出戏曲文化真正扎根乡村、留在乡土的生命力。

  养戏为民,政府掏腰包让百姓增强获得感。武邑县出台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惠民政策,组织百姓大舞台,让戏曲文化在乡间蔚然成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乡村的风气。从送戏、种戏到养戏,渐进式的推动,增强了百姓的参与度,让戏曲更好扎根乡村、留在乡土,满足了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了文明乡风,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也为戏曲文化进农村工作奠定了基础。

  “俺村素有‘京剧之乡’的美誉,现在村里看戏的多了,唱戏的多了,喝酒打麻将的少了,惹是生非的人少了,村里治安稳定,干部好干了,俺们现在是‘哼着小曲过日子’。”赵桥镇刘辛庄村支部书记刘凤昌说道。(记者 孙艳雪 张静)


标签:戏曲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