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艺术
  • 正文内容

雷佳:用歌声绘制中国音乐地图

阅读:1664 次 作者:申卉 张素芹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8-05-12 17:31:29
基本介绍: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雷佳将于下周一(5月14日)唱响星海音乐厅。在这场名为《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的音乐会上,雷佳将演唱近两年来创作的15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民间歌曲。这也是雷佳多年深入民族民间采风,在传承中创新的集中成果展示。音乐会开演在即,在紧张的排练之余,雷佳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谈到了音乐会曲目、民歌的传承活化等话题。雷佳认为,心存敬畏,认真地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之后,才有底气去审视自己的根、源,去寻求新的表达。

  音乐会:

  15首作品横跨14个省份9种方言

  抓住歌曲原汁原味的“神”,表达具有时代感的“形”

  一直以来,雷佳都以“唱响复兴之歌,弘扬中华文化”为使命,作为“新国风”音乐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她活跃于国际、国内舞台。2008年,雷佳主唱的《中华56民族之歌》曾被作为“文化国礼”赠送给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各国嘉宾。此外,她在“G20峰会”文艺晚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青奥会、APEC文艺晚会、亚信峰会、建国60周年国庆晚会、建国65周年国庆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等重大演出中担任独唱。

  本场《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音乐会是雷佳博士毕业系列音乐会的第四场,雷佳将以她深厚的功力,在这场音乐会中演唱横跨14个省份、6个民族和9种方言的15首歌曲,为听众绘制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国音乐地图,以民间歌曲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美好的生活。曲目中,既有观众耳熟能详的各地民歌,如东北民歌《摇篮曲》、山东民歌《包楞调》、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江浙吴语小调《紫竹调》等,又有观众了解比较少,但特色鲜明的作品,如闽南民歌《丢丢铜》、云南藏族民歌《美人》、侗族大歌改编而成的《夏蝉之歌》、湖南醴陵民歌《思情鬼歌》等。

  为何在浩瀚的中国民族民间歌曲中选择这15首作品呢?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雷佳坦言,选择这些歌曲并非要特意凸显唱功,而是希望从展现歌曲内涵出发,让更多人听到这些珍贵的声音。“从《蒲公英的天空》开始,我就坚持每唱一首歌,尽可能去当地采风,亲身感受风土人情,以求把握住歌曲的形神和韵味。”

  为了对15首歌曲葆有原汁原味的演唱,抓住歌曲的“神”,雷佳认真学习了9种不同地域的方言,研究了不同地域的情感表达方式和不同民族的唱腔特色,以此为基础呈现每一首作品独有的风韵与神韵。雷佳表示,有的语言对她来说学起来比较难,比如藏语和蒙古语,但最难的是要在这一场音乐会里不断转变语言,特别是音程和语速,唱完还要迅速调整过来,要保证吐字清晰。同时,为了让观众更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和情感,雷佳与创作团队在编曲上下了大功夫,使它的“形”更具有时代感。

  “我们对民族音乐是存在敬畏之心的。”雷佳坦言,她与团队在认真学习当地语言、文化和习俗之后,熟悉了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之后,才有底气去审视自己的根、源。正所谓扎根溯源,方能细水长流,“要在当今这个时代把民歌唱响,唱到观众心中,首先要理解前人留下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这次音乐会有一些改编,这是建立在多次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的,在音乐会之前整个团队也数易其稿、推翻再重来,最终完成创作改编。”

  背后故事:

  深入当地,传承活化 文化自信的新注解

  我国许多地方民歌是没有曲谱、口口相传下来的。2008年,雷佳发表了个人专辑《中华56民族之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当时在做《中华56民族之歌》这张专辑的时候,雷佳也陷入了困惑,“因为之前都有谱子可以直接就着唱,现在却要自己找曲子,而且都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怎么去保留它的原有韵味,怎么去把握它的特点,我怎么去理解,的确有很大的压力。”但是,雷佳发现不能把民族歌曲看作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它和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深入到当地去,和老乡们一起唱歌,自然就可以被那种真挚自然的唱腔所打动。”

  作为学院派中“接地气”的一位歌唱家,她与创作团队也一直致力于改写、重新编配原生态民歌,并在演唱技法上赋予其新的内涵,形成“新国风”的风格。《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音乐会曾去西安演出,“在西安音乐会开始之前,我去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再次聆听了秦腔、碗碗腔等民间戏曲演唱,向当地民间艺术家学习。”

  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民歌融入时代元素,进行传承、创新并赢得更广泛的关注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此,雷佳表示:“民歌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还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人民的心灵都写进了民歌民谣中,歌声里有爱情、有思乡、有家国情怀,所以民歌也是一部心灵史。而世界各国的作曲家也会从他们的民谣歌曲中提炼出元素,用于交响化、艺术化的表达。”

  《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似乎是文化自信的一个注解。雷佳表示:“这一次我们选取室内乐,是希望用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式去沟通和交流。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民歌的语言、文化、历史背景做一个立体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创新,不能加入不属于它的东西,不能去破坏。”

  广州情缘:

  广州是我的福地,每次来广州演出都有特殊的情结

  雷佳此行来穗举办音乐会,已经不是她与广州第一次结缘了。“广州是我的福地。”雷佳坦言,从2003年金钟奖首次落户广州,她就到广州参加比赛,并获得了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第一名。随后,2010年,雷佳再次携歌剧《木兰诗篇》助威亚运。2015年民族歌剧《白毛女》巡演来到广州,被誉为“第四代白毛女”的她已是广州的老朋友了。“十多年过去了,每次能有机会回到广州演出,我心里其实都有特殊的情结。很高兴能再次回到广州与大家分享我近年来的艺术探索和成长,希望与广州各界的朋友们多多交流。”

  雷佳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为到广东多地采风做前期准备。雷佳坦言,广东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她希望与团队一起走进岭南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中,期待获得新的灵感,唱出这个地域特有的精气神。“客家文化极具代表性,历史上从北向南的几次大迁徙让客家文化非常丰富,这里所蕴含的宝藏不仅仅只有音乐,还有非常多元的人文价值。我唱过的客家民歌其实不少,2017年我参加《耳畔中国》的节目录制,其中有个参赛的客家女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现场还对起了山歌。”

  深入解读:

  让最中国的民歌重新被激活

  每一首曲子都想到几种不同的编配方式,作曲家苦练唱功征服伴唱

  该场音乐会邀请了解放军文工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音乐学院及解放军军乐团、中央音乐学院等我国顶级音乐院校及乐团的多名著名艺术家来穗参演。在音乐主创和编配团队中,既有业内大咖——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田青担任音乐会主持,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夏小汤先生担任音乐会指挥;也有新锐艺术家,包括青年作曲家赵麟、王喆、杨帆、杨一博、张帅、张巍等都是编配团队中的一员。音乐会还将以室内乐的配器形式给民歌注入高雅的元素,使最中国的声音具有了艺术性、世界性。

  雷佳透露,这次从乐手的位置排布上就有讲究。第一排是西方弦乐五重奏,非常简洁,起到“打底色”的作用。后排则用特色民族乐器勾勒、点彩,甚至点睛,生动地表现民族特色。“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有留白有重点,既新颖,也有独特的形式美。整个团队在编曲方面突破了很多原有的定制,很大胆,效果却很好。”她举例,《阿瓦尔古丽》在编配上结合了弦乐四重奏、吉他和非洲的金贝鼓,感觉上土新并存,中西结合。云南洱源白族民歌改编而成的《洱源情歌》在乐队清淡的背景中,以特色乐器巴乌为领奏,辅以女声小合唱的陪衬,既注意了原民歌根源性的线条之美,也辅以纵向的和声之美,使意境得到扩展。

  “导师鼓励我们大胆尝试,总在关键时刻一语中的地指出方向。我的这些朋友们、音乐会的主创是一群专业上有理想、喜爱中国音乐的新生代音乐家,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音乐训练和丰富的创作经验。”雷佳感叹。她坦言,虽然大家都会唱很多民歌,但想要真正走进民歌的世界并不容易,所以前期的共同探索和学习是创作之前的必修课,“我会把每一首民歌唱给他们听,并让他们挖掘这首民歌所在地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器乐,让他们每个人都会唱他们即将编配的民歌。”

  雷佳告诉记者,当配器与歌者彼此理解传承和创新的来处,大家便可以摸索一种规律,并一起发现各种可能。每一首曲子我们甚至可以想到几种不同的编配方式。未来随着我们的探索,彼此会更默契,现场可能会更具临场性和实验性,相信会有更好的作品涌现出来。

  “不同的编配形式放在一起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越是走近它,越是感到它跟我的灵魂在共振。其实,民歌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未被激活而已。”雷佳举例,比如《丢丢铜》这首福建民歌,重新配器之后整体非常快,对男声伴唱非常有难度,难唱齐整。“这个过程其实特别有趣,伴唱开玩笑说,写这么难的歌曲,作曲家你自己先唱一遍。结果作曲家闭关苦练,把伴唱都唱服了,结果大家都一起去尝试。”

标签:音乐,人物报道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