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每年农历秋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秋分,一下子为人所瞩目。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意味着秋天过去了一半,它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这一天昼夜平分,从此,昼短夜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过了秋分,就逐渐过渡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深秋了。
旧时,绍兴人过四时八节,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根据地方志,可追溯到春秋末期的吴越民俗。所谓“四时”,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谓“八节”,即元宵、清明、立夏、端午、中秋、重阳、立冬、年节。
时到秋分,秋收在望,以稻谷为例,农谚说得好:“白露白咪咪,秋分头出齐”,“秋分不出头,割割好饲牛”,指的就是秋分独特的农业属性。绍兴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陆纪生说:“秋分前后是晚稻抽穗的时期,也是其成长的关键时节,如果这个时候不能正常孕穗抽穗,那就会影响结实。秋分时节,大致能判定当年水稻的收成情况,这是绍兴农民在长期农业劳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24个传统节气可以分为农事节气和时令节气,秋分正是代表收成的农事节气。”绍兴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张观达表示,在古时候的绍兴,在寓意丰收的秋分节气,流传着“谢天拜地”的习俗。
所谓“谢天”指的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而秋分日未必有满月,有时甚至无月,祭月无月自然大煞风景,后来就约定俗成,把祭月的日子固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秋祭月也就演变成了中秋节。祭月的风俗也逐渐变成了赏月。
至于“拜地”指的是“祭田”仪式,感谢上苍赐予粮食丰收。
“这一习俗从某个层面上说,也体现了秋分作为农事节气的特殊性。”张观达说,秋分是个收获的时节,也是一个要注意保养身体的季节,秋分对古代普通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早卧早起”。秋分后,夜越来越长。早睡自然是因为夜来临早,早起则是要求不要睡懒觉,睡得早就应该起得早,这样才合乎生理规律。此外,从中医的层面说,秋季容易“秋燥”,适合饮用绿豆百合汤,这也是绍兴人长期以来的习俗。
秋分表示已入仲秋,秋风送凉,丹桂飘香。秋收虽尚未来临,但农事大局已定,因而农民有功夫到池中挖新藕,湖中采红菱,上山摘嫩栗,下田掘芋艿,这时候招待客人的东西最多。按绍兴习俗,新嫁女儿这时候正好回娘家,直到中秋才回到夫家去团聚。
陆纪生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还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人们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