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文化经济
  • 正文内容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阅读:1228 次 作者: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8-08-06 15:46:58
基本介绍: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从来不缺乏改革的精神和开放的勇气。在这40年中,北京的商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北京积极推出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方式和途径,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同时,加强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双向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另外,处于对首都功能的重新定位,北京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经过多年发展服务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

  外贸动能不断强化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对外经贸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北京积极推出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明显成效。

  货物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北京货物进出口规模由1983年306亿美元增至2017年3237.2亿美元,年均增长8.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9%,位居省市货物贸易排名第5位。自上世90年代起,北京对外贸易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2.8%;进入21世纪,伴随“入世”,贸易快速发展,2000~2008年间,进出口增幅达26.7%。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北京外贸波浪式发展,其中2013达到历史最高峰4291亿美元。

  货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经营主体多元化。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对外贸易由国有专业外贸公司一统天下。1992年,北京市发展“大经贸”,开始逐步放开专营管理;1994年,国家实施大经贸战略,北京市外贸经营主体格局进一步变化;2004年,新《外贸法》实行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外贸经营主体管制彻底放开,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出口加快增长。2017年,国有企业出口占60.3%,比2003年下降7.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占21.2%,民营企业占18.5%,比2003年增加了16.7个百分点。

  二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上升为主要出口商品。从1993年有相应统计分类起,全市机电出品出口仅为14.8亿美元,2017年达284.1亿美元,是1993年的19.2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从2001年有相应统计分类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有26.3亿美元;2007年达112.8亿美元,是2001年的4.3倍。

  三是贸易方式多样化。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曾是主要贸易方式,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对外承包工程、租赁贸易等逐渐兴起,贸易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货物贸易与“走出去”融合发展正成为趋势。

  四是贸易国和地区扩大。改革开放前,与北京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只有80多个。2017年,与北京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0多个,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北京有贸易往来。2017年,全市进出口市场中,亚洲占44%,欧洲占21.2%,北美洲占10.8%,非洲占9.5%,拉美占8.2%,大洋洲占6.3%。

  服务贸易新兴领域优势明显。近几年,北京市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管理和咨询、保险、金融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新兴领域服务出口表现突出,服务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部分领域在全国占比优势明显。2017年,新兴服务领域出口额共占全市服务出口总额的62.7%,比2003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服务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贸易、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等体现首都文化、科技创新优势的重点领域发展迅速,在全国同行业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贸易为例,2006~2017年,北京文化进出口额累计达436.9亿美元,年均增长12.2%,其中文化出口额累计180.2亿美元,年均增长9.9%,文化进口额累计256.8亿美元,年均增长14.6%。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新闻广电总局共同认定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活动中,北京历次的入选的企业和项目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具有明显优势。其中,我市分别有69家企业、36个项目入选了“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口岸建设提升对外贸易水平。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北京口岸初步形成了以天竺综保区为龙头,以丰台货运口岸、朝阳口岸、平谷国际陆港3个具有口岸功能的物流园区为主体,以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和保税仓库为补充的首都口岸经济功能区体系。

  成功举办京交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定位为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平台,旨在搭建一个我国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的权威平台,承载着支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使命。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第一届京交会,到2018年已经举办了五届。经过五届的培育,京交会已成为传播理念、衔接供需、共享商机、共促发展的国际服务贸易权威交易平台。

  双向投资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方式和途径,利用外资持续增长,同时,加强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双向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利用外资加强合作方面,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全国第一家合资饭店——建国饭店、全国第一家合资零售商场——燕莎友谊商城,可以说北京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拓展利用外资的方式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利用外资以稳增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服务为工作着力点,不断拓展利用外资的方式和途径,外资内涵式发展特征愈加明显,为加快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强对外资发展工作的支持引导。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系列方针政策,鼓励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优化服务措施,鼓励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实体化、便利化经营;支持鼓励外资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外资在京设立高端研发机构,改进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建立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促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落实国家开放型经济新要求,积极探索服务业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

  二是以综合服务为抓手,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充分依托北京得天独厚的首都优势和完备的行政、金融、国际交往功能,服务好各种国际工商活动,吸引全球高端客商来京投资置业,实现对外开放领域和方式率先突破。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营造适宜投资者发展的市场环境。着力完善人才政策,以吸引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领域的目标人才为导向,创新人才评估方法,形成更加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对外国人长期居留、出入境便利、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以机制建设为平台,建立健全促进外资发展的工作体系。逐步形成市、区、开发区、专业机构共同参与、合作推进的全市投资促进工作体系。构建投资促进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拓展与外国使领馆、投资促进机构、协会、商会、在京跨国公司、中介机构间的沟通渠道。整合资源、创新引资方式,依托本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展产业链引资。加大对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行业引资推介力度,形成北京引资品牌。健全引资工作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与产业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的衔接,由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组织和筹办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论坛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推介,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三资”企业和利用外资金额持续增长。北京市自1980年4月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至今,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利用外资发展局面。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01年我国加入WTO为标志,北京市利用外资步伐不断加快,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水平同步提高。

  特别是2011年以来,利用外资金额快速增长,近五年引进外资规模占到改革开放以来总量的四成。201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70亿美元;2015年5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促进北京近年来利用外资实现突破性增长,2015年首次突破120亿美元;2017年更是破纪录达到243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万余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368亿美元。外商投资不仅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经营理念的提升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加速了北京市对外开放的进程,为北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京港会助力京港两地合作共赢。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京港两地每年轮流举办“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简称京港会。一年一度的京港会是两地交流沟通的桥梁纽带,为两地政府、知名企业、投资者搭建了精诚合作的平台,是促进京港两地合作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地互补优势,促进京港两地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20年来,在京港两地政府不断支持及两地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京港会的丰硕成果遍及两地各个行业,京港两地合作领域已从科技、金融、贸易、房地产,拓展至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四个促进:一是通过京港会进一步促进京港两地的投资贸易。二是通过京港会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三是通过京港会进一步促进京港两地政府间的管理交流。四是通过京港会进一步促进京港两地人员的往来交流。

  市属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04~2017年,北京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有投资,累计直接投资额约为32.11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其中,2013~2017年,北京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有投资,累计直接投资额约为16.89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2013年1.59亿美元,2014年1.98亿美元,2015年4.96亿美元,2016年6.42亿美元,2017年1.94亿美元。

  积极创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2015年5月5日起,北京作为国内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推出系列开放措施,开创性地进行产业开放式改革探索。经过3年试点,服务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

  放宽市场准入,催生服务业新业态。在契合首都发展方向的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6大服务领域,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引入国际高端多元服务供给,促进首都发展质量提升。比如,取消外商投资飞机维修项目中方控股的限制,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在京运营;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依法申请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放宽出境游业务资质限制,可从事出境游业务的中外合资旅行社增至5家,为不同类型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差异化选择。

  打造协同互认的离境退税模式。北京市国税、海关等部门通过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简化流程、协同互认,推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在北京率先落地,并将政策向津冀等地进行拓展,实现跨省互通,不断完善开放发展的促进体系,努力营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一是率先实现全国首笔离境退税;二是率先实现电子发票在离境退税业务中的应用;三是率现实现离境退税跨省互联互通。根据税务总局工作部署,北京于2017年9月20日起使用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显著提高了数据交换共享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旅客购物退税体验。

  目前,北京市已备案退税商店507户。截至2017年底,累计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9943单,购物金额3.07亿元;北京市税务部门累计受理《退税申请单》6920单,办理退税额2676万元。自使用全国统一版本离境退税系统以来,北京已成功为上海、天津、成都等地的722份《离境退税申请单》办理退税110.78万元,在与国际接轨、提升境外旅客退税体验的同时,促进了区域协同开放。

  创立“直通车”国际引才引智模式。实行“护航式直通车”国际引智机制。针对首都服务业外籍人才需求特点,先后向公安部申请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和支持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1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设立中关村、朝阳、顺义3个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并将相关事项办理权限下放到区级。为外籍优秀杰出人才、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外籍管理技术人才、外籍华人、外籍青年学生等四类群体,办理在华永久居留、长期签证和口岸签证,提供更为宽松便捷的出入境、停居留环境,其中部分措施系在全国首次推行。2015年以来,共受理国际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申请超过1600人,接近之前十年办理的总量,有效促进外籍优秀人才在京汇聚,推动形成首都服务业发展引资与引智并重的双轮驱动格局。

  建立“l+X”(政府+社会)平台管理服务模式。北京市积极搭建服务业监管服务平台体系,以“1”(政府)为主体,以“X”(社会)为变量,有序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资源,营造服务业开放发展的系统优势。一是“部门+社会需求”,打造“一站式”进出境检验检疫公共服务平台。是集前期审批、产品风险评估、企业分级分类、口岸报检查验以及后续监管为一体的进出口全流程检验检疫监管体系,既促进了生物医药研发所需特殊材料的通关便利,又严把生物安全关口,有效防范了风险。二是以“部门+社会资源”,打造减免税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该平台实现社会优势资源整合,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又降低了科研费用和经营成本,有效助推科研创新。三是“部门+社会资本”,设立优势领域基金平台。设立了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外经贸引导基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有效发挥了资金的杠杆作用,助推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

  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全周期”管理机制。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背景下,通过深化“放管服”,实施外商投资全周期管理改革,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北京市以“开放北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按照“准入便利、信用监管、数据比对、定向检查、随机抽查”的思路,建立了对外商投资企业从市场准入、日常经营到市场监管的“全周期”管理机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