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印染花布技艺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深入挖掘这一传统民艺,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近日,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的学者行佳丽走进我市枣强县老艺人董庆泉家中追根溯源,探究印染花布的一项重要工艺——镂刻花版(如图)。
行佳丽介绍,“平阳印染花布”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她研究发现,大部分印染花布的工艺“源头”,即镂刻花版来自于枣强县西藤村。为了一探究竟,她在衡水学院美术学院徐莹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董庆泉老人。“这就是我当年雕刻的版子,年轻的时候,刻这种花色比较熟练……”年近八旬的枣强县西滕村村民董庆泉说起已放下30年的老手艺喜上眉梢,一段被历史尘封的记忆也在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者行佳丽的探访下徐徐掀开。
雕刻用于印染花布的镂刻花版是董氏家族代代相传的一门手艺,董氏自十三世至十八世,至今已传承百余年。今年79岁的董庆泉从十几岁起就跟随父辈学习这门手艺。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80年代末,董庆泉一家人利用农闲时节批量制作镂刻花版,因雕工精琢、花色别致,他逐渐与山东、山西、河南等多地的印染坊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革新,传统手工印染花布技艺逐渐被淘汰,董庆泉也不得不放下了这门老手艺。行佳丽表示,探究被历史尘封的老手艺意义深远,这些老手艺牵系着一个民族上百年来的文化血缘,是一个民族的根,更是支撑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金莉莉 贾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