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义,一颗万荣革命老区的东方明珠,一个正在爬坡赶超的红色村落。在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文化宣传建设的背景下,该村举全村之力,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金名片”。这片走过烽火岁月的土地,如今正稳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1月16日,记者来到万荣县解店镇上义村,感受这个“红色村”的历史文化。
刚进上义村,道路两旁电线杆上镶着的标语便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记者走进上义村连续1公里长的红色基地巷道,感觉一下子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整个红色基地分四大区域。在红色上义综述区,参观者可以了解上义村史、红色文化历史及当时全国抗战形势。
“追红色记忆,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传红色基因……”从池塘口沿着弯曲的巷道一路爬坡,就走进了红色标语展示区,16条振奋人心的红色标语时刻提醒人们不忘初心,守望红色。爬到坡顶,映入眼帘的是抗战故事选粹区,这里展示了万荣抗日名人和抗战故事,人们可以在此了解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
红色文化核心区,8座院落反映了1938年至1940年前后汾南县委、212旅和游击队等抗战部队当时的生活。那些带着陈年气息的灰白墙壁、年代久远的建筑,刻录了太多的红色印记,让人仿佛置身于烽火岁月中,感受那个年代的荣光。
走在这个充满年代感的红色村落,不禁让人心生感慨,如此完好的红色古村落,究竟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这还要从上义村的历史说起。1938至1940年,上义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牺盟稷王山边区工委和中共稷王山工委的重要基地,是万泉牺盟政权抗日县政府和万泉抗日游击队的神圣驻地,也是山西新军从教三总队(后改为政治保卫第一支队)、212旅,以及万泉、安邑两县的县政府,牺盟会、自卫队、公安局等机关团体的曾经驻扎地。
新中国成立后,上义村民翻身作主人,那些革命军队曾驻扎的宅院也分给了村民。历史变迁,在宅基地的划分中,村民以旧宅换新地,这些红色基地因地处村边的沟道旁,逐渐被搁置,机缘巧合,就这样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在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文化宣传建设的背景下,解店镇政府率先提出恢复打造上义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发展策略,由上义村两委具体筹措。
“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红色旅游带动本村经济和全县旅游,实现乡村振兴。”该村党支部书记贾伟峰说。
集智聚力打造振兴源泉
去年2月,上义村启动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工程,贾伟峰和村委会主任吴春雄四处奔走筹措,查阅县志典籍,请来专家进行规划布局。该村确立了以挖掘保护红色历史遗迹,对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革命遗迹进行修复和保护的建设重点,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出一条特色经典路线。
在筹建过程中,上义村村民淳朴的热情感动了村两委。对本村历史深为了解的长者组成老年筹备组,他们上东家、访西户,收集陈年的农具和生活用品,用于还原革命时期的驻地旧貌。
更感人至深的是,当这些老人上门收集时,村民纷纷拿出那个年代“小米加步枪”的奉献精神,捐献近300件农具和生活用品,共同筹备出农耕工具展示区,还原革命时期的生活全貌。
去年5月,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动工。当时参加农救会的85岁老人吴耀南,挺着年迈的身躯,根据自己的记忆,三天两头前来指导。解店镇党委书记李明凯和镇长李红全,不仅隔三差五跑来指导,还率队前往太原,走访曾参加革命的万荣籍名人吴坚老人,录制了回忆视频,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资料。
上义村发动了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干劲十足,不足3个月,将曾经杂草丛生、破败坍塌的院落修整一新,保留了历史原貌。
“从上级领导到百姓,大家都热情高涨,就跟自家过事一样,时常跑来问弄成了什么样。我们村两委不干出个样子来,都不好意思。”吴春雄说。
去年7月1日,上义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门迎客。凭借着完整的革命村落原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短短数月,吸引了100余家单位和学校,近5万人次来这里参观学习。
吴春雄说,红色上义的名声已经打出去了。下一步,上义村将全力整合红色资源,发展餐饮、农副产品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将绿色生态与红色资源有机融合,化红色元素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推动乡村振兴踏上快轨。(记者 王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