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非遗文化
  • 正文内容

“科技+非遗”文化节日体验虚拟化 腾讯大浙网探索非遗文化传承

阅读:1658 次 作者: 来源:腾讯大浙网 发布日期:2019-03-29 09:37:51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非遗文化资讯。

  “文化就是植根于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的着想的善良。”

  3月28日,在2019浙江文旅数字营销峰会在西子湖畔召开,浙江也有众多非遗项目,而灵隐寺腊八粥便是其中之一。而这次申遗与腾讯·大浙网的努力也分不开,腾讯·大浙网副总编辑张强讲述了其中细节,还原了这次申请非遗之路,分享科技+非遗的一些新的探索。

  在如何定义科技和正能量传统文化的关系上,腾讯主席马化腾论述为:“科技创新是源泉,是最大的变量,而正能量是灵魂。”而腾讯始终坚持正向价值的引导,传统文化是根基,利用新的源泉,科技创新把正向价值引导好,把传统文化根基保护好。

  目前我们的科技+文化出现了新的风向,不少传统文化成为了潮流,其中就不乏从浙江走出的《经典永流传》,节目把每一首古诗歌都做了新唱,让小鲜肉来表演,然后将他们的作品在腾讯音乐上有积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腾讯最早提出了泛文娱,然而在实践中提出了“新文创”——一种更加生动、更加有品质的新模式,腾讯所有的产品矩阵都用在了服务上,催生出腾讯与敦煌、故宫等多个精品项目,而腾讯·大浙网立足浙江,也做出了不少文创项目,“灵隐寺腊八粥申遗”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2016年灵隐寺的腊八节申报了非遗,2017年腾讯·大浙网接入了这个申遗的工作。到了2018年腾讯·大浙网又成立了灵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心,全力投入到申遗的工作当中。申遗期间,腾讯·大浙网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的媒体报道的角色,而是共同打造这样一个品牌。

  在打造这个品牌时腾讯·大浙网做了两件事:

  第一是鲜活化传播。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灵隐寺的僧人觉得平时靠香客供养,到了节日就要贡献社会。而一般杭州本地市民对这个节日还是有一个印象,说起腊八节就是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童年的回忆。但很多人发现,腊八节目前正面临老化的问题,于是我们首先想到如何让这个节日的受众年轻化,如何把这么一个严肃古板的仪式给它鲜活化。

  时下现代都市的格局,如果还按照线下的老套路去寺庙烧香、取腊八粥,早已是行不通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互联网的手段如何让这种文化的节日体验虚拟化,编辑们一起做了H5,用一些传播的手段连接这些对文化感兴趣或者说圈层内;第二,通过小程序,让市民可以发起一些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

  在传统节日鲜活化之后,腾讯作为连接社会关系的助手想到了与学校连接的办法。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是学校,如果学校的小孩子,青少年们都把传统文化记在脑子里面,这个文化就能很好的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就想到比较好的能够发动学校里的小孩子做腊八豆的画,一方面孩子都玩得很高兴,也跟美术、教学做一个比较好的结合。

  第二个是设置议题,腾讯·大浙网在一些学校里面有QQ小主播项目,用小手拉大手,在社会上形成热度,大家都在讨论腊八节,都以吃腊八粥为荣,使得灵隐寺腊八粥文化渗透进浙江市民的风俗里。

  第三个要连接主旋律。老百姓为什么要拥抱传统的文化,归根到底就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所以在策划活动的时候,我们都抱着一种用户的思维,看看怎么样能让大家参与进来的时候,能够是一种开心的快乐的幸福的心态。

  我们充分的连接正能量和主旋律,很重要的一点是能连接公益,公益是文化实践的重要的落脚点。在腊八节人气很旺的活动平台上,我们会植入一些圆梦助学的活动,充分的利用场景化的O2O。与此同时,在举办会展时,每一个展览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同样会跟公益打通,协同联动。

  在未来,腾讯·大浙网会更多挖掘新文创的更多可能性,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实践浙江文旅融合探索之路。


标签:非遗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