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侯世国是“骨伤垫压疗法”的第三代传承人,在渝北龙溪武陵路社区附近,很多市民都知道,他擅用中医治疗骨伤,时常有慕名而来的患者求诊,希望摆脱病痛的苦恼。去年,“骨伤垫压疗法”入选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古老的医学科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认识它、了解它、体验它,时光不语,静待一树花开。
近日,记者来到龙溪街道拜访侯世国,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这位从医五十载的老人,将“骨伤垫压疗法”的缘起、传承娓娓道来。
重庆地形因素致市民常患骨伤疾病
“骨伤垫压疗法”应运而生
重庆地形复杂多样,正因如此,重庆人容易发生软组织损伤、挫伤、骨折等骨伤疾病。常年跟随父亲到处行医的李智益,见病患因骨伤痛苦而备受煎熬,又因骨伤康复期长,严重影响病患家庭生计,李智益希望能找到一种切实有效、治疗时间短的骨伤治疗方式。1901年,他结合晋代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记载的小夹板固定骨折的治疗方法,创立了“骨伤垫压疗法”。
1966年,12岁的侯世国拜“骨伤垫压疗法”第二代传承人卢林森为师,专心学习中医知识。“那时为了学医,每天放学后我都要从龙溪到解放碑,在骨科医院里,看着病人们一个个面带痛苦而来,经过师傅为他们复位、固定等治疗程序后,病人很快就带着笑容离开,我发誓要把骨伤医学学好,将来也能为骨伤病人解除痛苦。”侯世国回忆道。为了这个目标,在接下来的八年里,他一直跟在卢林森身边认真学习,并成为“骨伤垫压疗法”第三代传承人。
男儿志在远方。1974年10月,侯世国参军到部队,由于拥有中医骨伤治疗基础,侯世国一入伍便调入沈阳军区117部队医院,成为了一名卫生员。在入伍期间,侯世国采用“骨伤垫压疗法”治愈了大量病人,包括军人和所在地的老百姓,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转业之后,侯世国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澳大利亚首都健康中心等单位,运用“骨伤垫压疗法”解除了软组织损伤和顽固性、疑难性骨伤患者的病痛。之后,他还在龙溪街道开设了诊所,让更多患者受益。
正骨技法与现代医学融合
形成完整治疗骨伤体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骨伤垫压疗法”?这种疗法和一般的骨伤疗法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侯世国介绍,骨伤垫压疗法是“小夹板固定骨折”技术的演变和拓展。“骨折后,骨头周围的软组织和毛细血管也受到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形成慢性无菌性皮炎,带来病人长时间的痛苦。”侯世国表示,现有临床骨伤治疗通常采用各种固定硬质材料,此类固定材料虽然坚固易用,但是却比较硬,会让骨伤部位的血脉流通受阻,患者的自愈能力受到抑制,反而延长了痊愈的时间,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目前,骨折固定技术主要流派可归纳为:刚性固定法和弹性固定法,而骨伤垫压疗法就源于弹性固定法。根据正骨按摩的治病原理,“骨伤垫压疗法”将古老的正骨技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专有材质制成的垫压条对人体经络进行适当的刺激疏通,再加上药物恢复,修复受损肌体,达祛病目的。侯世国介绍,垫压条与硬性的骨头形成互补,既能避免骨伤部位再次受到损伤,又不影响骨伤部位的血脉循环及流通,有利于激发患者的自愈能力,达到尽快自我康复的目的。
“和临床骨伤治疗通常采用各种硬质固定材料相比,垫压条占用空间小、能随意弯曲,方便患者起居生活,搭配特制骨伤垫压膏,让患者伤势消肿止痛同时,也让其皮肤不受损害。”侯世国告诉记者,以前垫压条都是用桑枝或树皮等其他植物的杆皮制成,这种材料对骨伤病人伤势固定不太准确,后来他改用“道林子”这一材质制作垫压条,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近年来,他不断完善“骨伤垫压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软压垫+中药外用”治疗骨伤的体系。至今,侯世国用“中医骨伤垫压疗法”治愈了各类骨伤病人10万余例,临床有效率达98%。
“传承计划”培养人才
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如今,许多非遗项目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但侯世国“骨伤垫压疗法”的弟子却遍布全国。
“我的徒弟中,有大学生、研究生,也有毕业后没工作的人,他们有了一门技艺,也就能很好地养家糊口。”在侯世国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心怀人民,决不能保守,更多人掌握这门中医绝技,也就能让更多人免受骨伤折磨。"
从最初的个人喜爱,到后来的临床实践,再到目前为基层医疗工作者甚至是走出国门授课,这条路,侯世国倾尽全力走了53年。
他说,“从事这份事业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也愿意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出一份力,让骨伤垫压疗法走向世界。”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国民健康带来了巨大贡献。作为“骨伤垫压疗法”第三代传承人,侯世国还专门制定了“传承计划”,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研究撰写骨伤垫压疗法教材大纲,进一步追溯骨伤垫压疗法的根源,让人们了解骨伤垫压疗法背后的故事,同时,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产业保护机制,扩大“骨伤垫压疗法”的国内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