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师大美术学院和北京时代美术馆承办的“风起海上——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将于5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5月13日下午,展览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张方白,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陈明主持。
据悉,本次展览将分为作品展览和学术论坛两个部分,而作为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最大规模教师作品展,作品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其中,作品展览分“风”“起”“海”“上”四个板块,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职一线授课教师为主体,将展出42位老、中、青三代教师作品约150件,作品涵盖油画、中国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个门类。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2017年6月成立,由原美术学系与艺术研究所合并而成。本次展览策展人张晓凌在谈及展览策展意图时说道,展览以思考“华师大美院美育定位”的问题意识为导向、以“思想和观念的交流”“现实的观照和现场的阅读”以及“超当代”为展陈目的。他对展览提出三个诉求,一是如何以原创性为起点,重新建构归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二是如何把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当代性转换;三是艺术如何通过和科技革命的结合,找到一种当代的样式。
张方白认为,近些年,上海的当代艺术展览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状态。“我们统计了一下,近40年上海没有较大规模的展览来北京展出,此次展览是第一次。无论从参展艺术家的重要程度,还是参展作品的代表性和艺术价值都值得引起业界关注。长期以来,上海的美术生态与北京一直是平行发展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两地的艺术发展经历了一个分离的平行发展的过程。近两年,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美术学院。此次展览带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将为我们呈现一种当代艺术的在地性生发状态。”
在杨卫看来,这个展览所呈现的实验艺术、学院艺术和传统艺术也代表了当今中国目前的美术格局,这个展览在某个意义上关联着整个中国今天美术界的生态跟格局,而今天我们把美术界的各种风格乃至各种不同的创作观念融入到一个学院展览里面。据张晓凌介绍,从入选展览的作品来看,展览将呈现三大特点:首先,参展艺术家都继承了“海派艺术”的特点,作品带有强烈的先锋和实验精神;其次,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风向标,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缩影。此次展览作品虽然不直接表现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也没有直接呈现上海人现有的城市,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当代上海“海派艺术”的味道;再次,展览及作品带有强烈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建立,一方面是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与格局的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百余年海派艺术发展逻辑的召唤所致。而美术学院在华师大“双一流”教育体系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将为中国的美育事业作出怎样的贡献?
“这个展览有其功利性诉求,表述出来即‘以创作带动教学,以创作产生名师’。当今教育的一个无法排遣的焦虑是:在每个院校、每个学科,都很难找到以名师为象征的精神地标。失却了这一前提,不仅学子们四处游荡而无所归心,而且院校的形象也显得无精打采——尽管这些形象被精心地修饰过。如果我们无法否认名师、大家是一个院校、一个学科的灵魂的话,那么,一个院校展览的首义也应该是‘培根铸魂’。”张晓凌说道。
据悉,展览将于5月18日下午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并于开幕式前举办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的批评家、艺术经纪人将围绕“新时代美育的定位与价值”“当代艺术的跨文化创作取向”“现实的观照与阅读”“美术的培根铸魂功能”等主题展开讨论。
展览信息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策展人:张晓凌
开幕式:2019年5月18日16:30
学术论坛:2019年5月18日13:00~16:00
开幕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华熙Live·hi-up东北角)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支持单位:北京时代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