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马克思揭示哲学与时代关联的基本命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思想与时代:新中国哲学7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以哲学的方式庆祝新中国70华诞。今年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建系40周年,北师大哲学学科与时代共命运,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新中国哲学事业的伟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此次学术研讨会进行庆祝。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光明日报》、《新华文摘》杂志社、《世界哲学》杂志社、《哲学动态》杂志社、《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新闻媒体和出版界的编辑记者共百余人与会。
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向东致开幕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教育部原部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景源研究员,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杨耕教授等。
董奇校长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致以诚挚敬意及热忱欢迎,同时向哲学学院40岁生日表示祝贺。接着,他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哲学学科的发展建设情况。他表示,在历任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哲学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40年来取得丰硕发展成果。目前有2个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2个学科交叉平台:社会主义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认知和心灵哲学前沿问题学科交叉平台;3个学术期刊:《当代价值观研究》、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思想政治课教学》和3个校级研究中心等。他指出,本次会议聚焦“思想与时代”的主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交流和对话,激荡思想,砥砺智慧,呼应社会发展现实的特点,为国家哲学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吴向东院长指出,70年来,新中国哲学不断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概念走向生活,从诠释走向创新,从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的哲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始终不断地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批判性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表达人民大众的思想和情感,推动着自身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以自己的洞察和思想,努力推动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40年以来,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和“爱智、崇德、博学、笃行”的院训,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建设、聚焦科学研究、坚持服务社会、扩展对外交流,在马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国家治理决策支持、哲学的社会化教育、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未来,北师大哲学学科将和学界同道一起共同努力、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关注人类命运,研究中国文化,总结中国经验,创建中国理论,努力创构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思想与时代:新中国哲学70年”会议主题,就“唯物史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思维”、“回顾与展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七十年”、“中国逻辑学的发展现状”、“当代价值观念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秩序问题与中国哲学的起源”、“从二元对立到差异共生”、“面向新时代的发展哲学”、“当今时代的哲学任务”、“自由创造的精神”、“中国伦理学如何迈入不惑之境”、“将方法收归内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之反思”、“新中国科技哲学的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走向实践哲学的伦理学研究”等议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以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庆贺新中国70年华诞,是哲学学科立足时代创新思想,聚焦思想引领时代的直接体现。哲学研究者将不辜负时代的重托,相信“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思想与时代:新中国哲学70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百余人与会。(记者 李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