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七届亚洲电影论坛“亚洲电影新景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该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办。
近年来,亚洲电影在世界市场格局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各国各地区的本土电影创作发展迅猛,已形成一些特色鲜明的商业类型,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合作也正在蓬勃推进。亚洲电影正在以一种全新景观呈现,一种在文化意义上相贯通的新型“亚洲电影”正在生成,并日渐形成并改变全球电影格局。随着中国《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四个春天》《红海行动》,韩国《寄生虫》《燃烧》、印度《摔跤吧!爸爸》《起跑线》、泰国《天才抢手》《友情以上》、伊朗《出租车》《一次别离》等众多佳片的涌现,亚洲各国电影在艺术与商业的融合中,也呈现出创作新景观。众多影片在特定国家、特定语境、特定时期下把脉民生现实和社会问题,深刻描摹小人物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在商业电影框架中不同程度地建构起社会奇观与文化现象。
亚洲电影的影响力在电影市场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对于当下电影新格局、新类型、新特点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本次论坛以“亚洲电影新景观”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创作潮流、美学风格、重要影人影片,以及亚洲电影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探寻亚洲电影创作的现状发展和未来路径。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陕西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台湾中央大学英文系教授林文淇等20余位业内专家参加研讨。本次会议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专家学者对于当下亚洲电影发展现状的研究,以更好地观察“亚洲电影新景观”。(记者 刘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