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热点
  • 正文内容

院士被指学术造假,期待官方权威调查

阅读:1928 次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9-11-19 08:39:14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学术资讯。

  从11月15日起,有关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18篇论文涉嫌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就一直在网上热传。目前,在最初爆出曹雪涛论文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40篇。对此,曹雪涛于15日下午作出回应:“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最新消息显示,曹雪涛的学术团队已经回应了多篇论文中的图像异常问题。曹雪涛表示,基于截至目前的分析,以及从同事和同行那里收到的补充反馈,他希望补充一点——“我仍然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不过,学术质疑并非一两个回合就可以结束,因为也有学者质疑曹雪涛可能有修改数据的嫌疑。这场发生在互联网科研论坛上的“论文是否造假争论”,具体情况如何,想必会在媒体介入下不断被披露。

  曹雪涛拥有颇具传奇色彩的学术经历。出生于1964年的他,26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8岁时,他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时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17年起,曹雪涛担任南开大学校长。

  医学研究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竞争领域,曹雪涛有大量论文刊发在英文期刊上。此次对曹雪涛的论文质疑,也来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爆出曹雪涛论文图像异常的人,是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的比克博士。从2016年起,比克博士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

  早在2014年,比克博士就在无意间发现了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的3篇论文有可疑之处。她认为图像异常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有意为之,另一种则是“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然而,比克博士的曝光无异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曹雪涛被平台上的学者所聚焦,最终曝光了他作为作者或共同作者的40篇论文涉嫌存在图像异常方面的问题。在这40篇论文中,“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占多大的比重成了一个问题。需要补充的是,比克博士并没有下结论,但她的确给出了自己的怀疑。

  被媒体报道涉嫌学术不端之后,曹雪涛的回应及时而简单,“查完了会给大家一个回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既包括曹雪涛院士学术团队的自查自纠,更包括当事人接受学术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由调查委员会向学术界和公众发布调查公告。不过,到目前为止,南开大学官方还没有发表回应,中国工程院则表态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近年来,对于大牌学者,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论文真实性质疑可谓层出不穷。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曾因卷入论文造假事件而被浙江大学不予续聘药学院院长一职,但中国工程院并未取消其院士称号,也未公布调查结果。2014年,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定王正敏在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过程中,申报论文材料有“不实事求是”行为,但中国科学院也未将王正敏除名。

  从反应的速度到程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出现过失位或迟缓的问题。那些被曝光的院士,即使被所在学校或科研机构认定存在学术不端,最终也很难被处理。而这也恰恰是许多青年学者所忿忿不平之处:为什么学术不端付出的代价可以如此之低,长此以往,等同于鼓励造假,鼓励剽窃,中国学术界的诚信和进步都将受到极大影响。

  反过来,如果曹雪涛能够自证清白,也会给中国学术界强烈的信心,给年轻学人树立非凡的标杆。总之,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期待从曹雪涛院士论文被质疑开始,学者所在机构应该形成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完全地向公众通报调查情况;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不应该仅仅作为“只进不出”的荣誉榜,对于调查确认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者,应该采取零容忍态度,予以终身除名。


标签:学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