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任会长。
为探索更加美好的中国道路贡献智慧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庞元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董尚文,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等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方梅主持。
许晓东在致辞中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由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变,以及该校在文科建设领域的成就。他表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成立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华中科技大学,这对提升学校哲学学科的学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他期待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这一主题深入研讨,共同为探索更加美好的中国道路而贡献智慧。
庞元正受研究会委托出席会议,宣读决定成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会议纪要,并宣读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会的理事、常务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名单。他希望,社会专业委员会在推进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我国哲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喻立平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论与西方学者的社会认识论存在本质差别,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论建立在对人的整体性认识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建立在对人类未来、人类解放这样的前途命运的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致力倡建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诸多关系。他期待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构建中国道路的理论共识、价值共识、道路共识、文化共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实现这些共同体,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董尚文在致辞中表示,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对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欧阳康会长的带领下,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将更加切进社会现实,反思时代问题,取得越来越多的丰硕成果,推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繁荣发展。
新时代呼唤社会认识论的当代复兴
研讨会设有3场主旨演讲,30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认识论的“元”命题研究、社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研究、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的跨学科研究等议题发言,深刻总结新时代社会认识论与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与成就,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认识论创新发展。
庞元正在题为“社会认识论要重视对创新实践的研究”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回答社会总体的自我认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这一问题,必须从社会认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谈起,有必要将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引入社会认识论,他认为这将极大深化社会认识论,一是能够体现人类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实践是实践主体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开展的自觉的、能动的创新性活动,是对原有实践的破旧立新和推陈出新,实践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在实践的目的、方式、手段、效果等方面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先前实践质的突破,取得先前实践未曾有过的效果。二是更深刻地揭示社会总体认识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创新实践开辟了人类实践的新领域,拓展了人类认识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不断提供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信息、新知识,推动社会总体认识不断发展。三是体现和揭示实践改造世界、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创新实践由于它在实践的目的、方式、手段、效果等方面实现了对先前实践的突破,使得在常规实践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创新得到解决,从而能达到更为有效的改造世界的目的。
欧阳康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社会认识、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自觉”的主旨演讲。他首先探讨了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的历史演进及现实意义,提出“新时代呼唤社会认识论的当代复兴”的重要命题,4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思想革命,引发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进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具有的特殊指导意义。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尤其是社会认识论为中华民族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自我、发展中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球治理变局日趋明显,人类文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现象,认识论和社会发展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他认为应认真应对至少五方面的复杂情况: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交织,这样一种内在交织使得容易发生角色错位和思想困惑;二是从认识论角度,认知模式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中介在今天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三是从价值论的角度,当前社会分化程度超越了我们的想象,生活方式、阶层分化、地区分化等分化带来了价值的博弈;四是从实践论的角度,随着价值的分化程度加深,智慧的博弈变得越来越突出;五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他认为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仍面临人与自然关系、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及大数据应用等诸多难题。
与会学者认为,回溯中国社会认识论发展史,经过30余年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归结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机遇,中国认识论乃至整个哲学研究回归到求真启智的学术本位。时代蕴育思想,思想又指引时代。作为关注现实社会发展及全球局势变化的学科,社会认识论的发展又致力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并且越来越自觉地走向社会实践领域,在科学认识社会客体的基础上追求对当下社会实践的能动引领与建构作用。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必须深刻领会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中国道路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基础上,以跨学科的方式推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创新解决。
本次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110余位社会认识论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记者 明海英 通讯员 张梦 赵贝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