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安徽省高等教育研究所2024年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祥出席年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蔡敬民教授主持开幕式。
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章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志祥共同为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安徽分院揭牌。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宗凯教授,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安徽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友锐教授和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秀龙教授等6位专家先后作报告。黄志祥教授主持大会报告。
杨宗凯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教育变革和强国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阐述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宏观背景、历史进程及行动路径。他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应以党建引领为方向,以数据驱动和协同共享为措施,以提质增效为效果,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储常连以《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他以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为背景,系统提出了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实践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通过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多元办学、特色发展来构建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区分标准的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体系,分享了自己在高校实践中关于分类推进高校分类改革发展的思考。
柯政在《教育强国底层逻辑解读》报告中,解读了教育强国的四个底层问题,即什么是教育强国,什么国家才称得上教育强国,教育何以强国和如何实现教育强国,从源头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入理解教育强国战略的钥匙。在世界权利中心转移的背景下,应全方位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推进产教融合、打造新型举国机制以及推动高校转型升级。
郭建如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问题探析》报告指出,现代产业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一种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结构。其形成需要组织、制度和外部保障,将学科逻辑和产业逻辑相结合,将显性学科知识和产业知识相结合,对相关产业进行针对性培养,推动产业学院制度化、可持续化发展。
黄友锐在《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校政企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路径探索》报告中,分享了安徽工程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案例,指出产教融合对于国家人才发展、国家产业发展、高校自身发展、区域发展及学生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学院建设需要突出政府引导管理作用、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和高校支撑引领作用。学校应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定位和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吴秀龙在《现代产业学院服务产业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中,介绍了安徽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针对安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求,完善深度产业融合,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的新途径,服务产业深度参与建设国家芯火双创平台合肥基地,形成了一套系统化、项目化、产学合作为特色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来自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内蒙古大学等80余所本专科高校领导和发展规划处、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单位负责人以及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