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争鸣
  • 正文内容

在学术体系构建中发挥阵地和平台作用

阅读:1628 次 作者:张瑞才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日期:2020-05-19 11:21: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网分享的学术争鸣。

  期刊在新学科建设上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概念的讨论和建构,人文社科期刊要通过话语体系的建构来引领学术体系建设,因为话语是思想的表达、理论的阐释。中国话语解释中国问题,必须进行话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打通中国话语和国际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本土话语和全球话语的话语沟通体系。

  助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人文社科期刊担负的重要使命。学术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核。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承担什么使命?如何做出新作为?这些是人文社科期刊办刊人需要深入思考和回答的基本问题。社科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引领学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承担着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引领思想的使命,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创新传播手段和方式,才能呈现新气象、做出新作为。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

  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对人文社科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根本使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人文社科期刊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决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方向,规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中国人文社科期刊的根本指针。

  人文社科期刊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创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就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承担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推动研究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把人文社科期刊作为发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成果的主阵地。

  人文社科期刊要开辟专栏,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学者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发挥思想和政治引领作用,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推出有深厚学养、有深刻学术思想、有深入实践根基的学术成果。

  在学术体系建设中,通过人文社科期刊推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话语体系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话语作为指导性、主导性话语,用中国话讲马克思主义,用学术讲政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增强马克思主义制度性话语的影响力。

  强化问题意识

  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人文社科期刊的生命也在于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起点、创新的起点。

  人文社科期刊要通过“学科栏目”设置来引导人文社科工作者关注学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学科前沿问题和学术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究,通过系统研究形成原创性成果,在助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的同时,提升人文社科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期刊影响力、提高期刊竞争力。

  人文社科期刊要通过反映问题的栏目设置来引导人文社科工作者走出“象牙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学问写在人民的心坎上,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发表在人文学术期刊上,通过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关注党的建设中需要突破的突出问题,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问题,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通过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通过发表这样的原创性成果,助推学术体系的创新。抓住学术热点,主动设置议题,提出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进一步助推学术体系建设;要助力科研诚信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做好学术诚信的践行者、把关人,对学术不端保持零容忍态度。

  整合创新资源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根本是人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不仅要推出创新成果,还承担着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出成果、出人才”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基本职责,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必须有效汇聚学术资源,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在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彰显刊物的个性,通过刊物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体系。云南社科刊物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民族学、生态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南亚东南亚学科发表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整合创新资源,通过刊物推动优势学科建设,从而推动学术体系创新。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各方面资源,寻求创新型人才、物质保障、财力支持,加强对学术体系建设的指导,整合“五路大军”的力量,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人文社科期刊可以通过平台建设,传统纸质刊物和电子刊物的结合,整合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中国资源和国外资源,立足中国,着眼全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吸收借鉴“外来”,通过名刊工程,助推学术体系建设。人文社科期刊要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学术概念和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贡献新的学术概念和话语体系,做先进理论的创新者,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倡导者。

  期刊在新学科建设上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对基本概念的讨论和建构,人文社科期刊要通过话语体系的建构来引领学术体系建设,因为话语是思想的表达、理论的阐释。中国话语解释中国问题,必须进行话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打通中国话语和国际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本土话语和全球话语的话语沟通体系。要改变西方话语的“强势地位”,必须通过提升人文社科期刊的水平,引导社科界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推进中国话语的原创性成果,揭示解决“中国问题之道”,推出既让人“知其然”,更让人“知其所以然”的研究成果,推动创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适应的学术成果,注重学科的交叉性,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懂得借助学科发展热点趋势。人文社科期刊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知识创新服务者,必须适应多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完成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不仅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思辨精神和批判精神。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面临着新形势,相应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要承担新使命,做出新作为,推进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助推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发展,两者在良性互动中实现“比翼双飞”,共同成长。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标签:学术,学术争鸣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