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以“教育出版”为核心业务的大学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高校教育师资和一流学科优势,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具备先天资源优势。近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北京师范大学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等12个学科成功入选。近年来,面对“学术出版”的专业领域,出版社重点聚焦一流高校学科资源优势,精心耕耘优质学术理论成果,形成了大学社“学术出版”的差异化发展思路,产生了一批依托高校学科优势的精品学术出版项目。
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入选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在教育学、心理学、文学领域,《顾明远文集》(十二卷)、《林崇德文集》(十二卷)、《童庆炳文集》(十卷本)等书籍的出版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在历史研究领域,“新史学”等系列作品成为国内美誉度较高的学术品牌;在文化艺术领域,《启功全集》(二十卷)、《中华艺术通史》(十八卷)等至今仍是国内文艺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此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与安徽大学合资重组的安徽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也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在徽学研究、桐城派研究等领域推出了《徽学文库》《桐城派文库》《刘文典全集》等学术精品。
展望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围绕高等教育优势资源,依托精品高校科研成果,结合高等教育名师智慧,打造学术出版重点产品。同时,高等教育分社将在传统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经典引进著作三方面重点布局,形成传承北师大教育文脉风格的特色学术出版贡献。
其一,在传统优势学科方面,围绕历史学科的厚重优势,形成诸多学术分量厚重并兼具知识普及性的重要著作。如为响应世界史学科划为一级学科的需求,满足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们了解世界的需要,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三十六卷本的“世界史丛书”(已出版七种)。“世界史丛书”选取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地域上涵盖欧、美、亚、非几大洲,反映了人类从远古到当代、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发展历程。丛书以普及世界历史知识为目的,各卷之间既互有联系,又独立成篇,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是一套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认识世界、增强国际意识、拓展国际视野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著作。
同时,为呼应“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探究古代文明的精神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六卷)、《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等项目,立足诸多文献典籍、馆藏器物、出土文物、遗址遗迹,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世界七大古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的发生和演进历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财政、宗教、教育、地理分布、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呈现了七大古文明的精彩内容,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中,“‘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所倡导的新型全球文明观,开启了认识人类发展的新空间,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有利于打破“西方中心论”,打破中心与边缘的迷思;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经贸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增进各国友谊。
其二,在新兴交叉学科方面,依托北师大重点学科心理学,形成充分体现文理融合、实践性与理论性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著作。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丛书”中,已出版的一卷《比较的囚徒: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选择和幸福》,直面当下社会竞争现象,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深度解析了内卷的心理本质,基于心理学理论,从现实案例出发,将比较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娓娓道来,是认识和利用比较的“科学指南”,有助于帮助人们挣脱“比较”的枷锁,打破“内卷”的困境。“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丛书”作为国内首套将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深度结合的理论著作,体现出心理学未来发展的重要理论脉络支撑,其中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代表作《主体立场的心理学》《心理学的批判:从康德到后殖民主义理论》等,以主体科学自称的理路致力于批判和重构传统心理学的基础假设、理论范畴和方法论,以学术理论的深度赋予心理学这一实践性较强学科的解放性新路向。
同时,出版社依托高校一流学科优势,即将策划出版国内首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科学,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原理,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的社会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研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践经验,概括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运行规律的社会学理论。该书充分体现出“亦教材亦专著”的联动策划思维与编辑理念,力求解释社会发展的“中国之谜”,讲好“中国社会故事”,阐发“中国社会之治”。
其三,经典引进著作方面,秉持“大而精”+“小而美”的引进思路,依旧以国外知名高校教育名师和重要专家的学术经典为主要出版对象,让国外先进的经典学术理念“为我所用”,发出“中国声音”。
从“大而精”上看,2022年即将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方古典译丛”,是将洛布古典丛书中经典作品翻译为汉文的宏大文化工程,收译哈佛大学出版社等著名洛布古典丛书15种,包括《反腓力辞》《贺拉斯诗选》《地理学》《罗马史纲》《亚历山大史》《内战纪》《历史》《罗马历史概要》《琉善文选》《希腊纪行》《阿提卡之夜》《智者盛宴(上下)》《诸奥古斯都传》《罗马历史简编》《共和文明的摇篮——罗马共和国资料选》,内容涉及诗歌、历史、地理、演说、饮食、游记、传记等方面的著作,史料价值极高,凝聚20世纪古典学术的核心研究,沟通古典学者的对话渠道,可为学界提供丰富的世界史研究史料,对古典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后续还将陆续推译洛布丛书中有关哲学、建筑、农业、工程、数学、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著作。
从“小而美”上看,2022年将陆续推出的“艺术学经典译丛”,不过分着眼于宏大的学术史叙事模式,而是精选艺术学、美学等领域由知名国外高校学者撰写的文风清新的学术经典。如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赫伯特•里德的代表作《艺术的真谛》,不纠结于对诸家艺术理论的分析探源,也未使用专业词汇对艺术进行理论化阐释,而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透视以视觉艺术为重点的“艺术”真谛。该书涉及里德对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主流的归类与分析,亦有对重要艺术家(如鲁本斯、塞尚、毕加索、达利)的专章讨论,是一部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的美学入门佳作,与国家倡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精神遥相呼应,有助于借力“他山之石”书写中国美育精神,帮助青年群体形成“以美导真、以美润善、以美树信”的美育思维连接,最终达成由美育与智育、德育和信仰教育相互涵濡的新时代“育人”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体现出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在学术出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将继续依托一流高校学科资源优势,为学术界发出高校出版领域的“中国声音”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