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文物考古
  • 正文内容

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公布:考古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

阅读:1845 次 作者: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日期:2018-05-28 15:20:52
基本介绍:

  今天(28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探源研究通过对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研究,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2001年正式提出 考古实证5000年文明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正式提出,期间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探源工程的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取得总体认识

  中华文明探源项目取得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并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的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中华文明自身发展 广泛吸收外来文明

  在外来文明影响方面,探源研究认为,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比如源自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黄牛和绵羊等家畜的饲养以及青铜冶炼技术逐步融入中华文明之中,并改造生发出崭新的面貌。


标签:考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