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由巴林右旗民族宗教事务局和查干沐沦苏木党委政府联合举办的“固伦淑慧公主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巴林宾馆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公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孙永丰,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阿拉坦陶亚,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斯钦图,旗政协副主席哈斯牧仁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上,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孙永丰介绍了巴林右旗的悠久文化及建设成就。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斯钦图,查干沐沦苏木党委书记彭红艳分别介绍了固伦淑慧公主文化。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蒙古族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教授乌.纳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斯钦朝格图,中国“格斯尔”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研究员、教授斯钦孟和,内蒙古大学教授布仁巴图,中央民族语文翻译中心译审乌力吉巴图,赤峰市政协调研员独希,赤峰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斯钦特古斯,巴林右旗射箭协会会长苏日格日乐等专家学者们从公主文化的研究意义、起源、发展和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并对传承和弘扬公主文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研讨会是第十一届固伦淑慧公主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对巴林右旗的民族团结、优秀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有关历史书籍记载,巴林右翼旗建旗伊始由三大部落组成。即巴林部、弘吉剌部和陪嫁满族。据学者们的统计,下嫁巴林的有三位公主、二十七位格格。固伦淑慧公主是最早下嫁巴林的公主。她在巴林草原生活了半个世纪左右,为巴林部的繁荣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公主下嫁时陪嫁的三百户工匠,几乎涵盖了各个行业,他们烧砖、建房、做工、种田,使巴林草原出现了较大的聚落,极大地推动了草原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淑慧公主本人性情温良,爱护百姓,更是做了无数的惠民善事,包括修建公主桥、建西大庙、收留流浪邻部等。公主下嫁巴林对维护国家安定、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后人以建庙祭祀的形式缅怀纪念她,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