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共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获奖。成都斩获颇丰,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其中主持完成11项,获奖数量超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的1/10,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90%以上。在国家“减少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背景下,我市获奖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较之2017年获奖数和主持完成数分别增加1项和2项,获奖项目实现涵盖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种,补齐了自然科学奖“软肋”,彰显了我市科技实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实力如何?成都用榜单说话。昨日,市科技局发布成都2018年度校院企地创新活力榜。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区分别位列在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区(市)县发明专利授权量榜首。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2019年,我市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将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应用范围及成效,深化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助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高校科研院所201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有所增长
在我市29个获奖奖项的成绩中,在蓉高校的贡献度极高。我市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5所高校作为牵头单位或合作单位的14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高校是创新的重要力量。记者梳理2018年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榜单发现,与2017年相比,西南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所增长。同时,横向比较,专利授权量前十中有4所高校为我市“2+6”双一流高校。
此外,2018年,在蓉高校院所实现技术交易5490项,合同金额54.74亿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和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其中,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西南交大以合同金额10.16亿元、6.22亿元分列科研院所和在蓉高校技术输出首位。
再打开2018年科研院所发明专利授权量榜单,可以发现,上榜的十强均为国家级研发平台。此外,与2017年相比,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所2018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所增长。
高校科研院所2018年专利授权量攀升的背后是我市通过改革“试验田”,激活创新一池春水的生动实践。
成都科教资源在全国排名第六,如何使科教资源转变成经济、产业的优势?“目前,成都已迈出重要一步,即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中梗阻’。”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应用范围及成效,继续诞生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聚集创新要素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
截至2018年12月,成都高新区位列区(市)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榜首,与2017年相比,有所增高。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与位列2018年在蓉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榜单榜首的电子科技大学早有合作。双方正在探索“斯坦福+硅谷”的校地合作模式,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以“电子科大一校一带”为代表,成都规划建设“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环交大智慧城”等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知识多要素聚集融合。记者梳理榜单发现,2018年成都区(市)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前十的区(市)县多位于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中。
武侯区携手四川大学共建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目前,部分项目已经顺利完成,川大科研综合楼已完成两批20余个团队入驻,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已于2017年12月奠基开工,展业大厦改造基本完成。
金牛区携手西南交大共建环交大智慧城。环交大智慧城已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孵化场地约2000平方米,建设了专业成果转化服务团队、科技成果网络交易平台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入驻各类知名孵化器及企业40余家,入孵企业275家,举办创新创业活动476场。
加速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构建产业生态圈、打造创新生态链正势如破竹。
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打开创新活力榜,2018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企业囊括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与我省“5+1”现代产业体系符合,同时多与我市规划建设的66个产业功能区的攻坚方向符合。
凝聚创新资源、囊括各创新领域,去年,我市树立“城市发展事业合伙人”理念,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市科技局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对在蓉56所高校调研全覆盖,实现市政府与在蓉“2+6”双一流高校签约全覆盖。并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知名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重大项目落实落地,不断吸引科技创新资源向我市产业功能区集聚。
此外,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与高校院所、央企省企两个签约全覆盖,与近200家高校院所和企业签订校院企地合作项目374个,协议金额超过4000亿元,其中223个项目已落地,占签约项目总数的60%,协议投资金额超过2800亿元。2018年,全市培育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记者 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