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上海网文又放“大招”:设立全国首个网络文学专藏库

阅读:1064 次 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日期:2019-08-29 09:04:36
基本介绍:

  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文化现象。

  为了更好地留存优质的网络文学作品,上海图书馆专门设立“中国网络文学专藏库”,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永久保存的形式收藏阅文集团旗下享有相应着作权的网络文学作品电子版。

  8月28日,阅文集团与上海图书馆达成网络文学专藏战略合作并举办签约暨入藏仪式。

  此次入藏十部作品,呈现中国网文多元化

  目前阅文集团旗下累计有780万名作家、1110万部原创文学作品。此次进入中国网络文学专藏库的十部作品包括:猫腻的《将夜》、辰东的《遮天》、血红的《巫神纪》、我吃西红柿的《吞噬星空》、骷髅精灵的《机动风暴》、齐橙的《大国重工》、卓牧闲的《朝阳警事》、wanglong的《复兴之路》、吉祥夜的《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及舞清影的《明月度关山》。

  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表示,入库的十部作品本身质量过硬,作者都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除了有《巫神纪》《将夜》这样的玄幻经典,亦有《大国重工》《朝阳警事》这样的现实题材佳作。

  “今天网络文学走上了多元发展之路。有人幻想天马行空的世界,有人讲述家长里短的温情。有人描绘时代的变迁,也有人书写个人的成长。”吴文辉说,作为平台方,阅文将继续深入挖掘具有文化价值的故事,引导作者“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进程发展。

  在他看来,“中国网络文学专藏库”是阅文与上海图书馆共同开启网络文学里程碑式的又一步。“我们衷心希望网络文学的天地里能够诞生出更多的经典之作,能够让百年以后的人阅读时依然觉得叹为观止。只有用高品质的作品向时间证明,网络文学确实是值得传承的,是值得留给后人的精彩故事,这才不负今天上海图书馆专藏的期待。”

  阅文集团白金作家血红感慨,由于网络文学在篇幅、题材上的特殊性,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萌芽状态。“希望有了上海图书馆这样权威、专业的机构进驻后,能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带来引导效应,促使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国网络文学专藏库入藏证书及保存网络文学的硬盘。

  网络文学“进入上图,就是进入历史”

  上海图书馆现藏中外文献五千余万册(件),涵盖古籍善本、碑帖尺牍、名人手稿、唱片乐谱及专利标准等多种文献资料。全国首个网络文学专藏库的设立,也进一步丰富了上海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文献。

  据悉,此次保存载体是三防加强型移动硬盘,是数字信息存储的首选,具有防水、防震、防火等功能,理论保存年限达100年,确保文化内容的长期保存和历史传承。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楼巍表示,上海图书馆作为对标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机构,具有承担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传承中华文化价值的重任。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网络文学作为新的文学形态和网络作品理应纳入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和服务范围。

  他说:“此次网络文学专藏库的设立不仅开拓了图书馆文献收藏范围,更希望众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完整存续下去,记录、保存、展现新时代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延续和发展中国的文学脉络,以期使图书馆成为保存和传承多样文明的宝库。”

  原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也通过贺词的形式对此次合作表示肯定,他直言网络文学“进入上图,就是进入历史”。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透露,网络文学专藏库设立后,将来会是开放的。“一是可持续建设,我们要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建立数字时代的图书馆特藏;二是向所有拥有网络文学资源的平台、机构开放,不断地扩大馆藏量。”

  有关网络文学,上海有很多“第一次”的举措

  在网络还不算发达的1999年,“榕树下”文学网站成立,那是属于一代人记忆的“BBS时代”。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孙甘露提及,当年“BBS时代”的写作也可以被收入网络文学专藏库。“就像我们研究传统文学一样,也有从社会学的角度、田野考察的角度、作家生平的角度,相关的方方面面汇总起来看写作的成长,或者说文学潮流产生的背景。这样将来人们会对网络文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20多年过去了,如今上海集聚了全国最多的网络写手和文学网站。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马文运说,上海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重镇,也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祥地。近年来,上海作协也注重推进网络文学的发展,在全国也有很多“第一次”的举措。

  比如2015年的首届网络文学论坛,2018年的“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与上海网络文学周。今年3月,上海再开风气之先,就网络文学开展“职称评审”。接下来,首届天马文学奖也要揭晓结果。

  马文运评价道:“中国网络文学专藏库的设立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必将会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收藏、推广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战略举措,会使网络文学的历史和文献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收藏和研究,推进上海及全国的网络文学事业向前走。”

  

标签:网络文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