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散文 抒情散文
  • 正文内容

满身都是月

阅读:693 次 作者:李柏林 来源:问道文学 发布日期:2025-02-16 12:28: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学网分享的抒情散文作品。

  小时候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像月亮是从唐朝走来的,走到今天,收集了太多的思念。

  而秋月,似乎更胜一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当月走过了春的灿烂,夏的热烈,仿佛是一个已经经过风雨,出走半生的游子。心静了,情却发酵成一碗陈年老酒,诉说着沧桑。

  小时候的我,未曾离家,不懂得思念为何物,也不曾体会李白笔下的月亮,是否就是如今我抬头看到的这一轮?

  而每年的中秋节,家人总是非常郑重的去赏月。妈妈会在那天,带着我去姥姥家。而姥姥早已经买好了月饼,杀了鸡,打了板栗,在村头等着我们。

  每次到姥姥家时已经快到中午,厨房的地锅里散发出小鸡炖板栗的香味,院子里的石榴树也接满了果实。而我们真正期待的,是在晚上。

  吃过晚饭,当月亮还是含羞遮面的时候,姥姥会把竹篾编的床抬到院子的石榴树下,再端个小桌子出来,上面摆着我们爱吃的五仁月饼、水果、花生,还有茶水。大人聊着大人的事情,孩子们在竹床上吃着月饼打着扑克。姥姥总喜欢给我们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譬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有一次我总觉得那晚的月亮里有一头小鹿,便不经意指了指,姥姥赶紧打开我的手,说指了月亮半夜会有人来割耳朵的,那晚我捂着耳朵眯着眼睛偷偷看了一夜的月亮,害怕天上的人来割我的耳朵。

  那个时候哪里懂赏月,心里念的不是中秋节,而是中秋节的月饼和板栗炒鸡罢了。

  后来学业繁忙,再也没有好好看过月亮。学苏轼的《水调歌头》,琢磨的不是那月色,而是考试题目。晚自习放学,通往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地面却被月光照的雪亮。月光洒在我的身上,我的脚下,我要途径的每一个地方,我便每天带着满身月光回家。

  回家后我总喜欢坐在窗前,翻两本闲书,那个时候,满心装的都是席慕蓉那淡淡的忧愁。月光落在我的书桌上,落在我的书页上,那些年那些书,每一页夹的都些月光啊。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我躺在床上,月光似一盏灯,静静地悬挂在窗前。有月光,就不怕,我就安稳的枕着那些书香诗词入梦。

  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不管白天我们奔波何地,那时候的月光,总是在晚上如约而至,跟我一起回家,温暖当时疲惫的身体。

  有时候下雨,天上有乌云,便没有月光。那时候房子低矮,路上漆黑,世界一下子让人害怕起来,我总是一个人打着手电筒,踩过那有水的路面,一路唱歌,飞奔回家。

  那是我青春时有关月光的所有情节。

  后来我出门在外,晚上路灯璀璨,再也不见了月光。偶尔回家看看,房子已经重新装修,青春期的破书桌已经不在。姥姥家的石榴树也砍了,成了一个突兀的树桩。我突然怀念起那个不谙世事的年纪,那些年的中秋节,成了永远回不去的记忆。

  而现在的我,学会了赏月,生命中却少了那样一个庭院,石榴树下,一张竹席,几盏淡茶,心里念的也早已不是月饼,而是这一路风尘仆仆,把自己的故事说与父母听。

  后来我明白,中秋节,我们不仅是赏月,赏的是我们心上挂念的人。而月光从来没有消失,它依旧陪我们,穿风避雨。它不在天上,在我们心中,它成了父母对我们的牵挂,指引我们奔赴人生一个又一个归程。


标签:抒情散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